※研究与探索

研究与探索

粟裕评孟良崮:不宜抹黑国军,老蒋布局不差,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

来源:有历史 编辑:顾 平  作者:陈峰韬  日期:2021-1-13 10:20:15  点击量:[]

粟裕评孟良崮:不宜抹黑国军,老蒋布局不差,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

以往有的军事著作,在描述我军重大胜利时,容易出现过度夸大我军、过度抹黑敌人,进而将战役简单化、片面化的问题。粟裕大将晚年回忆孟良崮战役,就曾指出这种不好的倾向,特别是有人简单地把张良甫74师被歼灭,归因于敌人孤军冒进,这不免背离了历史的真相。

一、谬种流传的“74师孤军冒进说”

孟良崮战役,给世人的印象大概是,国民党军整编74师,骄狂自大孤军冒进,脱离其主力兵团,这才被分割包围而歼灭。

这其实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730.jpg


张灵甫是职业军人,与粟裕是多年老对手,粟裕黄桥抗战、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二战涟水,其展现出的神鬼莫测的战略战役水平,令国军将领感受颇深,张灵甫并非不知道。他决不会再犯孤军冒进的错误,送上门给粟裕打。

特别是宿北、鲁南战役,粟裕习惯于分割歼灭战术,奉行先打弱后打强、先打孤立分散之敌后打集中行动之敌的战术原则,可以说,国军将领都熟知于胸。

莱芜战役对国军的震动尤其大,粟裕能在国民党军南北夹击之中,抓住机会,一举歼灭李仙洲部,出乎国军意料。

事后国军检讨莱芜战役,认为指挥失误是最大的问题,并总结出三条教训:

第一,不能被共军来回调动。

第二,不宜孤军冒进。

第三,兵力不可过于分散,特别是较弱的军师级单位。

这些教训,可以说都非常中肯,切中了粟裕战术思想的关键点。在孟良崮战役打响之前,国军各部的行动,都非常注意这几点。

比如说防止被共军调动,连一贯打败仗的汤恩伯,都学聪明了。

汤恩伯兵团向沂蒙山区华野的根据地进犯,为创造运动战歼敌的战机,粟裕派出三个纵队南下陇海路东段,攻汤恩伯侧后。

三个纵队的兵力非同小可,将近十万人,足以在苏北地区闹个底朝天。

但汤恩伯不为所动,判断粟裕不可能弃核心根据地于不顾,不仅不派兵回援,反而命令下属各部密集靠拢,加速向蒙阴推进。

汤恩伯能窥破粟裕的意图,足够骄傲一生了。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751.jpg


汤兵团下属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整编28师(师长李良荣)、整编48师(师长张光玮)、整编57师(师长段霖茂)、整编65师(师长李振)、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以及7军(军长钟纪)等8个整编师(军),总兵力达20余万,一直保持密集阵形。

汤恩伯自称,如此庞大的兵团密集推进,就算被陈粟包围,他也啃不动我。

汤恩伯说的确实不假。

他手下的8个军(师),互相之间只有一天到两天的行程,就算哪支部队出了意外,互相救应也来得及。

不光汤恩伯这么说,我军也是这样的判断。

整74师进攻至孟良崮一线时,右翼是83师、7军和48师,左翼是25师。其中83师和25师这两个齐装满员的主力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74师一同进攻坦埠(华野指挥部所在地),这两个师与74师只有十几里路。

十几里路是什么概念?一个冲锋就能打过来了。

所以,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粟裕基本上对汤恩伯集团无计可施,只能在敌人重兵夹缝中,干掉守备泰安的弱旅整72师。

所以说,张灵甫74师孤军冒进被围歼,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华野部队守株待兔、74师自投罗网,既低估了国军将领的智商,也是对粟裕高超指挥水平的侮辱。

二、蒋介石的布局有无问题?

那么74师为什么还是被紧紧咬住,被粟裕虎口拔牙了呢?是不是蒋介石的整体战略布局上有问题了?

1947年年初,蒋介石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投入45万多人,其中25.5万人作为机动进攻兵力,寻求与华野主力20万人决战;另以20万人驻守济南、徐州和鲁西南,担负战略策应与围堵任务。

主攻兵力中,调集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三个(整25师、74师、第5军),组成三个强大兵团,在120华里的阵线上,组成一字长蛇阵,妄图把华野从沂蒙山区驱赶出来,或者全部消灭,或者赶到黄河以北。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807.jpg


这一布局并无大的问题。

在战争指导上,蒋介石也尤其强调要吸取莱芜战役教训,给前线部队定下战争原则为“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可以说,这个战役认知,也十分契合粟裕的指挥特点。

具体兵力布势不再细说,只评说一下蒋介石战略的几大特点:

1.不再以攻城略地为主要目标。

2.极力避免被陈粟调动。

3.寻求主力级别的决战,而非小规模战斗。

故而,泰安战役72师被围攻,师长杨文泉苦苦求救,周围百里以内国军重兵云集,却无人前来救应,距离72师最近的75师、85师,都只有一天的行程,全都无动于衷。

杨文泉被俘后,一方面称赞华野动作快、胆子大、炮兵战术好,另一方面大骂国军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痼疾。

国军各派系军队互不救援的问题暴露明显,但客观上也减少了被华野扯散兵力布势、分割歼灭的风险。

战略、战术方面都没有太大问题。74师覆灭的原因,其实还在于粟裕将军超世绝伦的指挥天才,以及华野部队惊人的战斗力。

三、粟裕“耍龙灯”耍得部队牢骚满腹

耍龙灯,是陈毅粟裕对调动敌人战术的形象比喻。

简单说,就是来回跑,锲而不舍地调动敌人。

先是进攻郯城,企图调动敌人,国军只是跟着跑,只要华野一摆出样子真打,国军立即收缩部队。

无奈转攻宁阳、新泰,国军又是紧跟不舍,一旦发现华野有围敌打援的企图,便停止增援,等待各部集合后再进攻。

于是出现了泰安被围,华野10余万人和国军10余万人静坐不动的奇观,双方都在等待时机,都在找对方的漏洞。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822.jpg


调敌人增援要点不行,粟裕就主动向汤恩伯主力部队进攻,企图扰乱汤恩伯兵团的阵型,汤恩伯自感尚未准备好,迅速收缩至临蒙公路沿线,召唤各军、师集结。

粟裕连续实施了五次调动敌人的计划,但因国军非常谨慎,都没有创造出分割歼灭敌人一部的机会。

华野内部一度产生很大怨言和非议。

战士们编顺口溜,“陈司令电报嗒嗒嗒,战士们脚板啪啪啪”。抱怨光走冤枉路,不打仗,肚子里憋着一大股火。

纵队领导层面也有怨言,埋怨只跑路不打仗,明明可以找机会打掉敌人一个旅、一个团甚至一个师,像泰安战役那样,不也是实惠。

哪怕怨言再多,粟裕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不是不能打,而是时机不成熟。贪吃国军一个旅一个团,便宜不大,却会被敌军主力咬住。蒋介石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打成主力决战,在总实力天平上,华野并不占优势。

所以只能一再忍耐,耐心寻找战机。

中央与粟裕不谋而合。

毛泽东致电陈粟,不要急躁,要等待机会,要耐心,要掌握最大的兵力,勿轻易分兵。

在此指导下,粟裕甚至叫停了准备在平邑地区牵制敌人的六纵的行动,令他们隐蔽待机,必要时可作为奇兵使用。

跑不是白跑的,辛苦总有回报。

一个多月时间里,国军被迫跟着华野来回调动,跑了一千多里路。国军各部愈加疲惫且不说,从战略层面,一贯耐不住性子的国民党军高层,终于对华野的真实状况产生误判。

陈诚、顾祝同都认为,陈粟部队连战不利,已经疲惫过甚,不堪再战,现已向鲁中、鲁西北退却迹象,而且侦察到共军在运河有修桥举动,大概是要北渡黄河,国军已经具备放胆前进、消灭陈粟于沂蒙山区的条件。

南京国民党官媒放出通讯,言称陈粟丧胆,国军数十万大军“雄师北指,气吞沂蒙”。蒋介石大为振奋,连续电令顾祝同、汤恩伯等人,限5月上旬消灭陈粟主力。

四、一个俘虏诱发战局拐点

5月10日,顾祝同命令欧震、汤恩伯、王敬久三个兵团25万余人,分别向莒县、沂水、悦庄、淄博一线推进。

汤恩伯自命蒋介石得意门生,不待欧、王两部协同前进,率其部队先行发起攻击,战前蒋介石交待的稳扎稳打,改为稳扎猛打。这样一来,国军各部由于进展速度不一,原本非常密集的阵型,开始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汤恩伯兵团最右翼第7军和整48师已经露出头来。

粟裕忍耐了一个月,终于等来了机会,纵然国军各部依然保持左右呼应的态势,粟裕也明显感到,机会来了。

陈毅粟裕迅速命令各部向东运动,与第7军和整48师交火,准备歼灭该敌于沂水地区。

战斗正在进行中,华野情报处突然向粟裕报告,抓获一名国军,发现其随身携带的命令。粟裕看到电报后,发现大事不妙。

原来汤恩伯命令,以整74师为主力,整25师、整83师协同,进攻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为防华野钻空子跑出去或是分割歼灭,又令25师黄百韬保护张灵甫师左翼,83师李天霞保护张灵甫右翼。为确保这三个主力师的两翼安全,又令整65师保护25师左翼,第7军和48师保护83师的右翼。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计划周密的进攻计划。

汤恩伯摆出了一副弃车攻帅的架势,宁可丢掉7军、48师,也要以主力击破华野指挥部所在地,企图一举捣毁陈粟的神经中枢,陷华野二十万大军于混乱之境地。

这一情况,粟裕战前也有所预料,但绝没想到汤恩伯居然这么大胆,这么疯狂。这个俘虏,来得真是太及时,给粟裕留出了宝贵的调整部署的时间。

粟裕经过观察,发现唯一可以反制敌人的机会,就在于敌人阵型中央的头等主力整74师。

该师与25、83师虽然距离不远,但彼此之间似有脱节之迹象。粟裕遂提出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的战术,趁敌人主力尚未完全围上来之际,打掉其核心部队,进而破解全局。

我们以后见之明,不难说一句,这就是打一个时间差,以优势兵力合围敌人一部。

可是粟裕当时肩上担负的是华野二十万大军的命运,往战略层面讲,是整个山东战场的命运。一旦打不好,如张灵甫所说,让敌人中心开花,那就全崩盘了。

粟裕面对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毅然改变既定计划,改打整74师。

具体的计划是,一、四、八、九共4个纵队,就近向坦埠靠近,迅速割断74师与左右两翼的联系。四个纵队都在坦埠附近,闻令立动,将张灵甫前面和左右两面堵住,将其困于孟良崮。同时,隐伏于鲁南的六纵迅速北上,封住张灵甫唯一的退路垛庄。

5个纵队对张灵甫一个整编师,将近5:1。粟裕拿出华野一半力量对付敌人一个整编师,这在战术是对敌人最大的尊重,也是张灵甫作为一个军人,能够享受到的最后的尊荣。

外围则布置了4个纵队,拼死阻击整25师和整83师的援救。

过程已无须细说。

5个纵队不惜一切代价猛攻,4个纵队在外围不惜一切代价死挡。

张灵甫喊破嗓子无人来救,毙命孟良崮。整25、83两师,距离孟良崮阵地仅5公里,枪炮声相闻,就是攻不过华野阻援阵地。

华野凭什么赢?

双方都没有犯错,拼到最后,就看谁的眼光更准,谁的指挥调度更灵活,谁的力量运用更恰当。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841.jpg


粟裕在其著作《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在这里我想指出,在后来的若干材料中,把我军捕捉孟良崮战机,说成是敌整编第74师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既没有反映敌军的作战企图和动向,也没有反映我军的预见和战役决策。由于敌人拟对我实施中央突破,敌第74师的态势势必稍形突出,但在战役发起前敌两翼部队距74师仅四至六公里。上述说法,可能是由于不了解我们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过程的缘故,从我军通常采用的传统战法出发来臆想战场情况,这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敌人想得过于愚蠢。”

不抹黑敌人,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