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曾战斗在盐阜大地的儒将李雪三

来源:水响东方 编辑:顾 平  作者:朱宏佑  日期:2020-12-10 12:35:31  点击量:[]

朱宏佑|曾战斗在盐阜大地的儒将李雪三

 水响东方 红笺留香 5天前

640.gif

 

微信图片_20201210124003.png

 

 640 (1).gif

 

 

 

640.png

 

 

 

 

 

图片



图片

曾战斗在

盐阜大地的儒将李雪三

朱宏佑


 

自古以来,人们把有学识、文化修养好、风度儒雅、文采武功都很出色的将领称为儒将。开国中将李雪三就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儒将。
 
春风一夜过宁都,义旗高举奔红军

640 (3).gif

李雪三,1910年10月14日出生在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周流村,虽然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但父亲很重视教育,从小就供他上学读书,长大后,李雪三考入了洛阳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但是,李雪三不想毕业后当个老师,就又考入了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在第26路军任排长。
有一次,他的部队被派去打红军,可是他走了一路,看了一路,红军到处张贴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让他心里非常感慨。后来,他又发现,他的这支队伍中有多名共产党员,个个都是品德高尚之人,渐渐的,李雪三也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不久后,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董振堂,看上去跟别的军官不太一样,不愿意跟红军打仗。李雪三本来准备离开这个军阀部队,但是,他发现这个秘密后,就暂时留了下来,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举行武装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李雪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起义一个多月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多年后,在回忆宁都起义时,李雪三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独夫倒行复逆施,激怒神州赤子心。
春风一夜过宁都,义旗高举奔红军。
 
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640 (3).gif

抗日战争期间,李雪三参加了平型关大战,豫北游击战,讨伐石友三,单家港、陈集、八滩等战斗,在开辟盐阜根据地、攻取阜宁城和解放两淮等战斗中,李雪三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
1938年2月,六八七团发生团长张绍东、参谋长蓝国清裹胁部分营连长携枪叛逃事件。时任组织股长的李雪三和所有政工干部坚决抵制,稳住部队。事后朱德总司令朱老总亲自来到六八七团整顿,对李雪三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他在大是大非的斗争中表现坚定,由组织股长提升为政治处主任,协助政委吴信泉迅速恢复党组织,凝聚部队,振奋精神。
1939年春,冀鲁豫支队一大队转战鲁西南。当地群众受敌人反动宣传,一见八路军,就跑进高大的“土围子”里。李雪三给部队规定:多做群众工作,多为群众做好事,多打胜仗,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纪律。很快就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1940年4月,冀鲁豫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二纵新二旅,李雪三任旅政治部主任。部队进军苏北创建根据地,三个月转战2000多里。他考虑部队成分新、基层指导员经验少,协助黄克诚加强对政治工作的具体指导,教育基层干部要关爱战士,晚上宿营时要给大家烧水烫脚、挑泡。部队从北方到南方,要求宣传队员尽快学会当地语言,以方便宣传群众。鉴于部队分散、机动作战,李雪三领导政治部创办了《战斗报》和《战斗半月刊》下发连队,及时推广作战和开辟新区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01210123116.png

转战盐阜的新四军三师将领。前排左一李雪三,左二黄克诚,后排右一刘震,右二张天云。

 

李雪三在苏北盐阜打鬼子时,缴获了一台照相机,为了留下这台照相机,他三次去找黄克诚,表示这个东西不能上缴,它能记录历史,一定要留下。
黄克诚也知道照相机的重要性,就批准了,从此,李雪三就一边指挥打仗,一边不停地拍照,为我军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因此,他被战友们称为“挂着照相机打仗的政委”。在军事博物馆、第三十九军纪念馆里,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不少都是李雪三拍的。

微信图片_20201210123143.png

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张爱萍在陈家港战斗中。 李雪三摄

 

李雪三政委长期负责政治工作,是我军经验丰富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善于采纳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注意抓形势发展的脉搏和摸战士的思想动向,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在1948年东北战场上,李雪三将军任东野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在为纵队《立功》报撰文明确提出“对我们的工作,都应该一分为二”。在李政委和其他老同志的身教言传下,三十九军部队流传着“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的说法,形成了打了胜仗找不足的优良的传统作风。
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中,李政委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注意学习,不断总结提高。他曾亲自执笔写下长征回忆《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新四军三师八旅的成长与发展》、《回忆两淮战役》等回忆录。并组织撰写了《我军后勤政治工作的回顾》。去世后,他的文章辑录进《李雪三将军(上册)——雪三文集》。

 

军政全优,文武双全的将军

640 (4).gif

在新四军三师是支能征善战、无坚不摧的部队。在这支部队中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它的许多军事主官,如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刘震、洪学智,十旅旅长钟伟,独立旅旅长吴信泉,都是政委出身。而它的很多政工干部,也都身经百战,做政治工作是行家里手,指挥打仗也不外行。
1943年2月,日、伪军出动2万多兵力,对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扫荡”。新四军八旅承担了此次反“扫荡”作战的主要任务。李雪三带领两个武装连,掩护旅直属机关行动。3月19日,在单家港战斗中,二十二团团长、政委负重伤,副团长牺牲。4月18日,淮安、仇桥等处300多日军突袭二十二团团部,李雪三临时代理团长兼政委的职责,果断指挥激战五个多小时,终于打退了日军。
原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的团史中记载:“当我团在淮安境内游击区域展开活动时,淮安、顺河集、仇桥之敌日军300余,于4月18日向北进犯,企图合击我团部驻地庞墩。团部暴露于敌之正面。此时,旅副政治委员李雪三跟随我团行动,(团长和政委负伤末回)指挥特务连和日车拼刺刀,阻击敌人,掩护团机关撤离驻地。后一营接替特务连凭借抗日沟与敌反复冲杀,二连机枪射手杜江海,据守一所民房,架起机枪射击掩护全营转移,只剩他1个人牵制住敌人,在敌人包围中,他毫不畏俱,机智灵活地与敌战斗。一营在杜江海掩护下与敌激烈拼博5个多小时,毙伤敌50余人,待夜黑时,得以向钦工、马厂方向撤出战斗。”
反“扫荡”结束后,李雪三作了题为《苏北陈集歼灭战的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刊登在师刊物《先锋》7月号上。

微信图片_20201210123203.png

1943年3月,阜宁陈集战斗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八旅展示缴获的战利品。 李雪三摄

 

抗战中,新四军三师八旅兼盐阜军分区,盐阜大地上留下了李雪三将军带领部队奋勇杀敌,转战南北的足迹。在历次战斗中,他总是深入一线,身先士卒,参与指挥,鼓舞士气,做指战员的思想工作。在陈集、陈家港、合德镇和阜宁等战斗中,李副政委还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战斗的实况和历史的瞬间,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而生动的历史资料。

微信图片_20201210123216.png

参加陈家港战斗的新四军三师八旅特务一连奋勇队在出击前。   李雪三摄

 

干部战士的贴心人

640 (5).gif

李雪三将军有文化,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水平,知人善任,爱护干部战士,看人看事都很准。
他对同志宽厚诚恳,关心爱护每一个人。在政治上培养干部的进步成长,发现干部的缺点,便及时提醒并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在生活上,总是体贴关心,使大家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温暖。
他虽然早就离开曾任政委的三十九军,但老部队的干部出差到北京,总愿意到李政委家坐坐,向老首长说说心里话。
李雪三在志愿军后勤部工作时,那里涌现大批英模人物,但许多人因文化较低,限制了更好的提高前进,李政委专门办了速成中学,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有知识的工农干部。志愿军后勤文工团解散时,李政委觉得这样一批经过战火锻炼的文艺战士分散了太可惜,就亲自为每个人写信,介绍给军内外有关单位,使每个人都得到妥善安置,大家都感激不尽。
李雪三的几位部下,战争年代曾随他经历枪林弹雨,解放后工作调动到别的单位。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分别因各种原因受到批判关押,甚至被监督劳动。李政委知道后,一面仔细了解情况,对蒙冤的同志开导劝解,同时主动找有关人员和部门反映,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证明清白而仗义执言。
 
最高的荣誉,巨大的鼓舞

640 (6).gif

1952年,为了宣传中国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志愿军组成了一支170人的英模事迹报告团,回国向祖国人民汇报。
报告团回国,是一件大事,没有一个牵头负责的人不行,当志愿军机关请示谁当团长的时候,彭老总不假思索地说:“李雪三,让他去,他最合适。”
李雪三带着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后,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们。
在合影时,李雪三被安排坐在毛主席身边,他感到非常紧张,想让一位志愿军英雄代表坐在毛主席旁边。这时,毛主席看到了李雪三的窘态,笑着说:“李团长,你是最可爱的人代表的总头,你应该坐在中间。”
就这样,李雪三坐在中间,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坐在他的两边,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李雪三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莫大的光荣。

微信图片_20201210123234.png

 

直到很多年后,李雪三还深情地回忆说:“那天我坐在毛主席身边,感觉主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气场,像一座大山,又像一片大海,我都快激动得晕倒了。” 

微信图片_20201210123259.png


 1960年,毛主席接见总后勤部会议代表。当毛主席走到时任总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李雪三面前时,总后政委李聚奎(前右三)刚要作介绍,毛主席就说,我们早就认识。最可爱的人的代表嘛!(前右二是总后副部长唐天际)   
 
临大节而不可夺,保本色永世流芳

640 (7).gif

李雪三政委一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在重大问题面前,一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所谓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紧接着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揭发批判彭德怀和黄克诚同志,李雪三和吴信泉同志参加了会议。他们坐在最后一排,两人都没有发言。当许多与会者纷纷举手赞成开除黄克诚的军籍、党籍时,李雪三和吴信泉“就是不举手”,“自始至终保持沉默”。
许多年后,黄克诚回忆了当时挨整的情景:“会议调整了对策,集中了所有和我关系多的人,要求他们揭发、批判我。为了避免包庇‘反党分子’之嫌,许多人都得表现一下。于是这个说我是怕死鬼,那个说我是杀人犯。”但是,“也有几位和我共事很久、了解我的为人的同志,在会上一直没有发言。这样做是要担风险的,连我都担心他们会受连累。”
吴信泉和李雪三因此都被扣上“彭黄漏网分子”的帽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仍无愧无悔。直到“文革”后才得到平反,重新恢复工作。
李雪三政委为革命劳累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坚持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和刘震、吴信泉三位三十九军的老领导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编写好这支老红军部队的军史。但军史尚未编成,吴信泉和刘震同志于1992年的4月、8月先后去世,担子落在李政委一人肩上。同年下半年李政委也因病重住进医院但他心头念念不忘的还是编写军史的工作。一天,身边的人有事外出,李政委用三个大枕头顶着脊背,艰难地写下了给参加编写军史的同志们的嘱托。在信的最后,李政委深情地说:
“我相信你们这批参加创造我军光荣历史的骨干,也定能编写好这部军史,实现万千战友(包括无数英烈)的心愿的!
拜托了!亲爱的战友!”
当李政委最后的嘱托传到三十九军时,大家都感动不已,决心努力编写好军史,绝不辜负老首长的殷厚望。
1992年11月,李雪三将军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当时他病情已经很严重,神志时常处于昏迷状态。一次,病床上的他迷迷糊糊地对服侍在床边的儿女们说:“扶我到家门口去看看。”
其实,他早已经住院。儿女们知道他已是神志不清,为了不拂病人之意,于是孩子们一起搀扶他起来,到病房门口去“看看家门口”。
可是,当李雪三看到病房走道很长,有很多房门时,便发怒了,生气地说:“我们家什么时候又扩建了,不能要这么多房子。不要搞特殊化,要注意影响。”最后,他十分大声地说:“否则会脱离群众的。”
1992年12月,李雪三去世,享年82岁。黄克诚的夫人唐棣华为他送了一副挽联:
“不矜不骄,为革命终生尽瘁;
有德有志,保本色永世流芳。
今年是李雪三将军诞辰110周年。他的音容笑貌和光辉战斗的一生,不会随岁月的流逝磨灭,而将永远屹立在千千万万后来人的心中!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