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

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夫妇(下)

来源:编辑:顾平  作者:大龙  日期:2020-9-5 12:40:24  点击量:[]

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夫妇(下)

 大龙 重走长征路 2019-10-31

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是鲜有人涉及的题材。我在寻访新四军军部十年历程中,关注了“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并写成此文。

〔续前〕

罗占云和邓宇蓝夫妇也是一对长征红军。罗占云在中央红军中长征,而邓宇蓝在红四方面军中长征。

罗占云,云南大关县人,1926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北伐,占领南昌后,年底选入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学习(团长是朱德)。19276月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即叶挺独立团)七连当排长,随后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1月随朱德、陈毅到达湘南,参加了湘南起义,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任红一方面军第八军团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三团团长时长征。1935年到达陕北后,调到地方部队,任陕北军区第一作战分区(长城作战分区)司令员、陕北军事部参谋长。

邓玉兰邓宇蓝),四川懋功县(今小金县)人,一、四方面军会师期间,她的父亲和母亲都在懋功县区苏维埃政府工作,红军北上后,父母惨遭敌人杀害,邓玉兰当时才15岁,带着11岁和4岁的弟弟逃进深山老林。一个多月后四方面军南下,于是邓玉兰坚决要求参军,到了军供给部被服厂。长征胜利后,她编在妇女独立营第二连,才16岁。

1937年春,邓玉兰在延长县云阳镇认识了在陕北长城作战分区当司令的罗占云。其时,罗占云先后9次负伤,左膀残废。在邓玉兰的记忆里,当时的罗占云伤口复发,人又黑又瘦,还在吐血,比他27岁的实际年龄显得苍老许多。一番简短的谈话后,罗占云给邓玉兰留下了“直爽、诚恳、正派、朴实”的印象。从那以后,邓宇蓝和罗占云的接触渐渐多了,两个人在互相了解中彼此渐生倾慕之情。不久,两人结为夫妻。邓玉兰改名邓宇蓝。

193811月,罗占云调任新四军军部特务营营长,1939年新四军第五支队成立时,任第八团副团长,先后任第五支队新八团团长、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副司令、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司令员、淮南军区独立旅旅长等职。

罗占云调到新四军后一年,邓宇蓝前来淮南和他会合。

抗战胜利后,罗占云进入华东党校学习,结业后,主动选择到当时环境复杂、生活艰苦的两淮地区工作,被任命为淮北军区副司令,不幸于19484月病逝。此后,邓宇蓝独自将四个孩子抚养成人。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617.jpg

罗占云、邓宇蓝和3个孩子

长征红军夫妇田崇厚、钱桂英,一个在红二十五军中长征,另一个在红四方面军中长征。

田崇厚 安徽六安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率领游击大队整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供给部长时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在甘肃豫旺县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1937年调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供给部长。

钱桂英,四川平昌县(一说巴中县)人,193313岁时还是童养媳,逃出家门参加红四方面军,起名“钱桂英”,编入红军剧团(也就是宣传队),1934年负伤伤愈后,留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医院工作,当过洗衣队排长、粮运队长、司务长、管理员等职,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1937年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直属队教导营卫生队工作。1938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田崇厚作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供给部的领导经常去直属队检查工作,经人介绍,和钱桂英相识了。不久,他们相爱并结了婚。

田崇厚调入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供给部部长、第六旅供给部部长、第七师供给部部长等。钱桂英调入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民运科、新四军第四支队后方二所、第二师第六旅被服厂、供给部等单位宣传干事、管理员等职。

经历过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夫妇离休在安徽省军区合肥第一干休所。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645.jpg

田崇厚、钱桂英,照片来自美篇

刘少奇、谢飞夫妇同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中长征。

刘少奇(胡服),湖南宁乡县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先后担任红八军团和红五军团中共中央代表、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

谢琼香谢飞),广东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归国华侨,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迁入江西瑞金,她调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员。长征时,谢琼香和20多名女红军干部编在中革军委干部团修养连中,修养连里有几十名干部伤病员要照顾。

长征途中,谢琼香这些女红军作为“工作队员”“政治战士”,每天早起提前出发,要赶到目的地搞到给养,动员群众当民夫来运送干部伤病员,一旦没有完成任务,就顾不上休息,来不及吃饭,四下去寻躲起来的群众。待搞到给养、劝说到民夫,赶回宿营地,往往天已大亮,大部队早已出发了,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去追赶队伍。这样每天多走一二十里路,长征一年下来多走的路就相当可观了。谢飞回忆说:“别人的长征是二万五千里,我们的长征,走了三万五千里”。她最难忘的,是过草地前,她和钟月林、钱希均在藏民牲口圈的牛粪堆里扒拉出青稞粒,捧到河边,一遍遍冲洗,再放到锅里去炒,制成香喷喷的炒米,成为过草地的救命粮。

长征胜利后,193510月底,在邓颖超的积极撮合下,刘少奇和谢琼香在瓦窑堡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谢琼香改名谢飞。婚后,刘少奇化名“胡服”,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前往天津,主持中共北方局工作,谢飞任中共北方局机要秘书兼照顾刘少奇。

1939年初,刘少奇任中共中原局书记时往华中开辟新的领域,谢飞正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没有同行。刘少奇抵达华中(华东),先后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华中局书记等。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709.jpg

刘少奇,1941年在新四军

谢飞在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后,坚决向刘少奇提出要到新四军去。来到新四军后,谢飞先后任中共苏南区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区党委党报负责人和中共浙东地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共四明山地委常委、中共三北地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等。

奉党中央命令,刘少奇返回延安,1943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未再返回华中。而谢飞南渡长江,坚持华中,此后与刘少奇再未见面,两人逐渐失去联系、劳燕分飞,婚姻不续。1945年,谢飞任浙江省余上(余姚与上虞两县)县委书记兼特务营政委,在营长有病的情况下,她勇敢地带领着这支近600人的地方武装四处征战,打击日寇,被当地人民称为“谢团长”。同年12月,她任中共华东局妇委会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谢飞一直没有再婚。新中国成立后,读了4年研究生,毕业后,担任了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文革”中,她被审无数次,没有说刘少奇一个“不”字。离休后,她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和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她于2013年以百岁高龄去世,是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长征的30位女性中最后去世的。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722.jpg

晚年的谢飞,照片来自中红网

邓仲铭 、李坚真夫妇也是同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中长征的。

邓仲铭邓振询邓重名),江西兴国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兴国县暴动领导人之一。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兼劳动部长、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时参加长征。

李见珍李坚真),广东丰顺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任中革军委纵队司令部民运科长、中革军委干部团修养连指导员,和谢飞等女红军在一起。

长征胜利后久,邓仲铭与李见珍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了婚礼。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748.jpg

邓仲铭 、李坚真/李见珍夫妇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仲铭调往江南,先后任中共苏皖区委书记、中共江南区党委副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苏南军政委员会书记等。19438月,他率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赴江宁、当涂、溧水地区,在转移中渡秦淮河时不幸遇敌牺牲。

李见珍随邓仲铭一起南下,先后任中共长江局东南分局妇女部部长、民运部部长和中共苏南区党委党校主任、中共溧水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民运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妇女部部长等。194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她为分局机关报写纪念文章时,用名字谐音署名,此后便改名李坚真。

徐海东和夫人周东屏,两人同在红二十五军中长征。

徐海东,湖北省大悟县(原黄陂县)人,1925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参加国民革命军并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与黄麻起义。19344月,徐海东任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军长,11月,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开始长征,改任副军长。长征途中,在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后,程子华军长改任军政委,徐海东再任军长。红二十五军成为最先抵达陕北的长征队伍。长征胜利后,徐海东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803.jpg

徐海东在长征途中

周少兰周东屏),安徽六安市人,她还是童养媳时逃离家庭,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做看护工作。

红二十五军出发长征前,要留下周少兰等7名女红军。她们不愿意,闹了起来。副军长徐海东得知,特批这7名女红军随队,才有了长征队伍中的“七仙女”。途中,徐海东指挥庾家河战斗时头部中弹昏迷,周东屏悉心照料,徐海东的重伤得以渐愈,两人互生感情。长征胜利后,两人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结为伉俪,周少兰改名周东屏(有“徐海东屏护、屏障”的含意)。1939年,徐海东随同刘少奇调往新四军,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时,周东屏也随之调入新四军。在紧张、纷繁的战事中,以往多次负伤的徐海东身体不佳,几次大口吐血,高烧昏迷,甚至被医生判断难以救治了,但周东屏决不放弃,力排众议,果断地请老中医开处方,亲自上山去采药,亲自熬药,几次让徐海东苏醒过来,能够在担架上随军行动。几年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强令徐海东到大连市休养,一位留美医学专家和一位苏军名医看了他的X光透视结果,发现其肺部已大部分失去功能,非常吃惊他能够活了下来!徐海东指着周东屏说:“问她好了。她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能活到今天,都是我夫人的功劳。要不是她的照料,我可能早就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徐海东曾充满深情地写下了《赠东屏》诗:“尊我护我细用心,养儿育女劳其神。宾客来至盛情待,贤妻良母好心人。”

毛泽东赞扬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微信图片_20200905123837.jpg

另有一对长征红军夫妇张忠(张啟勋)、梁金玉也是同在红四方面军中长征的,但我不能确认他们是否调入新四军。为了避免遗漏,我还是把这一对夫妇的简介列出来。〔:不能确认张忠、梁金玉夫妇调入新四军的原因,是我查询资料时,查到红四方面军干部有两位张忠。调入新四军的张忠(张桂亭),安徽六安人,1930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营长时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中央军委通信营营长、警卫团副团长,调入新四军曾任第五师兼鄂豫皖赣湘军区教导团政委,在《新四军 综述·大事记·表册》中列出的张忠任职“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第四十一团政治委员”。此张忠(张桂亭,1912年-1982年)调入新四军,而彼张忠(张啟勋,1910年-1984年)曾经调入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两个张忠虽然同名、同乡,但判断不是同一人,所以我还不能确认张忠(张啟勋)曾经调入新四军。〕

张忠(张啟勋),安徽省六安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手枪队时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在警卫部队工作。

14岁的梁金玉和哥哥梁金海于193411月一起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梁金玉与另外十多名女战士编入红四方面军运输队,她被任命为副班长。长征开始时,指导员交给她们一项任务:把通讯器材运到后方去。等到她们完成任务才知道,这是由于她们年龄小,部队要把她们留在后方的一个计策,这时候大部队开拔已经两天了。她们昼夜兼程追赶大部队。最终,她们听到了军号声,赶上了队伍,随后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长征。

在延安,张忠和梁金玉相识,1938年结为伉俪。不久,张忠赶赴前线,梁金玉在红军大学学习,后来到国际和平医院当护士。1939年冬,张忠在绥远骑兵团任职时同日军作战中身负重伤,失去了左臂。张忠调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兵工厂政委,梁金玉调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卫生部政治处干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忠曾任苏南军区直工部部长、后勤部政委和镇江军分区政委、盐城军分区政委等职。梁金玉随丈夫调动,从部队转业到江苏丹阳任县委书记。为了专心照顾独臂将军丈夫的工作、生活,她辞去了职务,后来老两口落户苏州。

有意思的是,梁金玉是中国女排的忠实球迷,只要有女排比赛,她一场不落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说起女排的战术、队员的名字,如数家珍,因此,她获得了朗平教练和全体女排队员签名的一个排球。老人家子孙满堂,生活幸福,以102岁高龄去世。

——————————

:在黄花塘新四军文化陈列馆中,以“烽火情缘”为专题,展示了一组新四军领导人夫妇的事迹,其中除了罗炳辉和张明秀夫妇均为长征红军,其余的陈毅和张茜夫妇、张云逸和韩碧夫妇、粟裕和楚青夫妇、赖传珠和孙湘夫妇、邓子恢和陈兰夫妇、谭震林和葛惠敏夫妇、曾山和邓六金夫妇、彭雪枫和林颖夫妇、张爱萍和李又兰夫妇、季方和钱讷仁夫妇等,他们或其中一人、或夫妇两人不是长征红军,所以本文未加记叙。我父亲田长华是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红军,而我母亲郑铁鹰来自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本文也未加记叙。

由于中央红军(含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四支红军长征队伍,都有调入新四军中的,出现长征红军夫妇是顺其自然的,本文未必都记叙到了。可知,新四军不仅与南方红军与游击队血脉相连,也与长征红军血脉相连,延续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光荣传统。

〔续完〕

(本文刊载于《铁军纵横》2019年第10期)


后补:本文发表后,微友曹海涛提醒我:有遗漏!果然,我漏掉了曹玉清、许清夫妇。特此补正。

曹玉清(曹光铭、曹金声),湖南省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侗族,19294月率部投奔红军,长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兵站二大站科长。长征后他随红军西路军西征,被俘不屈,国共合作后,编入援西军教导团,到延安抗大学习后,调入新四军工作,历任河南竹沟留守处教导队第三中队队长、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第二团第二营营长、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第四十五团团长、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团长、第十四旅第四十团团长。中原突围前,他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皮旅)第三团团长,1945年底任副旅长。在中原突围时,他提出了应先向西突,将敌主力引进大别山后,再甩开敌人到苏北和新四军苏北部队会合的建议。19471月,第一旅改为新四军独立师,他任副师长,参加了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曹玉清任第68军第204师师长,于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开国少将。回国后,他历任山西省兵役局局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顾问。

许清,湖南大庸县(今属张家界市)人,193411月参加红军,在红二军团供给部缝工连当战士,随红二、六军团长征。1943年她与时任第五师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团长的曹玉清结为伉俪,先后任三十八团团部机关支部书记、第十三旅警卫团团部政治指导员等。1955年她复员到地方工作,几年后重回部队,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