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

铁军”是如何走进新四军的

来源:编辑:顾平  作者:大龙  日期:2020-8-17 7:58:15  点击量:[]

铁军”是如何走进新四军的

 大龙 重走长征路 2019-12-12


说起“铁军”,就会说到叶挺,也就会说到新四军。那让我们回顾铁军走进新四军的历程。军队建设、发展讲“传承”,有传统的部队往往是有战斗力的部队!让我们看看“铁军”的传承。


铁军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诞生于192411月。回溯一下:

19232月,孙中山在驱逐叛变的陈炯明后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就任大元帅。大元帅大本营既是军事行营,也是具有内政、外交职能的政权机关,初期即下设了总参议、参谋长、秘书处、法制局、审计局、内政局、财政局、建设部、外交部等机构,“有如一个全国性的政府”19241月,在孙中山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博渠、翟秋白、张国焘等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多名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如谭平山任组织部长、林博渠任农民部长、毛泽东任宣传代部长等。孙中山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共产党人开展活动,乃至建立了以共产党人为主的革命武装。经孙中山同意,192411月底组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由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决定,抽调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青年和共产党员为骨干组建,连以上干部全是共产党员,士兵中也有许多党员和团员,名义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但实际上是由中共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周恩来是直接领导人。

请记住,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可是诞生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前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成为“铁军”

192511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由刚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的共产党员叶挺担任该团团长,全团2000多人。

1926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之名由此而生。6月,叶挺率团作为北伐先锋,孤军突前,讨伐军阀,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鄂南门户汀泗桥,夺占咸宁,大战贺胜桥,取得一系列战绩。直至兵临武昌城下,叶挺独立团组成奋勇队,率先攻入武昌城内,叶挺成为北伐名将,独立团得名“铁军”。

微信图片_202008170755321.jpg

叶挺独立团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卓著战功感染了民众,当时旅居武汉的一些广东籍人士特意在汉阳兵工厂铸造了一个高1米、宽0.5米的“铁军铁盾牌”(真品未能保留下来,图示系复制品。20098月,传承铁军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在北京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大阅兵训练时,武汉晚报联合武昌区委,重新打造了一块铁军盾牌送给铁军传承部队)。

微信图片_202008170756032.jpg

铁军铁盾牌的正中铸有“铁军”两个隶书大字,上款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作鉴”,下款写“民国十六年一月十五日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敬贺”;背面刻有一首四言赞词:

烈士之血,主义之花,

四军伟绩,威震迩遐。

能守纪律,能毋怠夸,

能爱百姓,能救国家。

摧锋陷阵,如铁之坚,

革命抱负,如铁之肩。

功用若铁,人民倚焉,

愿寿如铁,垂亿万年。

“铁军”称号自此而起。叶挺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

“铁军”是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

19278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的叶挺,任起义前敌总指挥。1927731日晚,叶挺和贺龙共同发布了起义的作战命令。81日,南昌城中的起义部队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占领全城。由叶挺独立团扩编的第二十五师所属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团和第七十四团直属重机枪连共3000余人,在聂荣臻、周士第带领下参加了南昌起义。83日起,中共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部队分批撤出南昌,计划南下广东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附:参加南昌起义的诸多战将后来汇集于新四军(可阅笔者《新四军中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战将》一文)——叶挺、张云逸、周子昆、袁国平、粟裕、李一氓、朱克靖、叶辅平(叶挺胞弟)、黄道、袁仲贤、黄序周、宋裕和、吴亚鲁、萧正纲、汤镛、周文在、罗占云、彭明治、谢白浪、陶铸、宋日昌、张树才、魏文伯、谢光亚、程咏吾、周映渠、范长江等。陈毅赶去参加南昌起义但没有赶上战斗。

出南昌城后,起义部队中,有的脱离大队而去,有的在敌军阻截中失散。此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文书的陈毅,因交通不畅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战斗,却追赶上了起义军队伍。

与敌激战的起义部队于826日攻占江西瑞金县城,又于30日攻占会昌县城,但起义部队得不到补充,越打越少。95日,起义军进抵福建长汀,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最后决定,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这次分兵的决定分散了力量,但导致朱德、陈毅走到了前台。922日,起义部队进入广东占领三河坝后,留下第二十五师两个团打阻击,主力南下攻占了潮州、汕头,但还是遭到敌军围攻,只有千余人进入彭拜领导下的海陆丰一带,部分起义领导人分散突围。

留守三河坝的最高领导是朱德(时任第九军副军长),以二十五师留下的部队为主,加上第九军教导团及第二十军新组建的三师,约3000余人。在打退了敌钱大钧部3个师10个团约2万人的多次进攻后,朱德率部退往赣南,士气低落,掉队、脱队的日增10月下旬走到赣南安远县天心圩时,只剩下了800多人。朱德领导进行了天心圩整顿,此时团级干部只剩下陈毅(时任第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王尔琢(时任第七十四团参谋长)。起义军余部(包括铁军余部)的领导落在了朱德、陈毅肩上。10月底,朱德、陈毅在大庾(今大余)对部队进行整编。由陈毅主持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党在基层的工作,同时把部队编为一个纵队,打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以便隐蔽),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纵队指导员(即党代表),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纵队司令部以第九军军部为基础建成。原二十五师部队编为一个步兵支队(辖三个步兵大队);教导团、第二十军三师(潮汕起义)余部及零散人员编为一个特务大队;另组建一个机炮大队,将编余的干部组成了一个教导队。11月上旬,部队来到崇义上堡一带山区,朱德、陈毅又对部队进行了整训。此后,朱德利用范石生(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与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期同班同学、结义兄弟)的关系,将纵队暂用范部第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〇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四十七师副师长兼一四〇团团长,由此从范石生那里得到了一批经费和军用物资,解决了给养上的困难。自此,“铁军”余脉得以保存。

南昌起义的“铁军”余部走上井冈山

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余部(含铁军余部),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1928112日,在中共宜章县委的紧密配合下,南昌起义余部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一四〇团的旗号智取宜章县城,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随后,在湘南特委组织下,起义军先后占领了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及万人的农军。在大好形势下,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并在农军的支持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成立,约1260人,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蔡协民(时任七十三团党代表)任政治部主任,镰刀斧头的红旗第一次被举起。

湘南起义后,国民党军急忙赶来镇压,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撤出湘南地区,向罗霄山脉转移,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接应。1928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部队抵达宁冈砻市实现“朱毛会师”。两军会师以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兼第十师师长,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全军编为第十师(下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团,叶挺独立团即铁军的老底子集中在二十八团,团长林彪,党代表何挺颖)、第十一师(下辖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不久成立第十三师(下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团),共万人左右,走上井冈山。525日,中共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决定将“工农革命军”定名“红军”,第四军于19286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取消师级编制,军直辖4个团及1个教导大队,由此成为“朱毛”红军的发端,成为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基石。

为什么初创的红军番号定为第四军?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里写道,朱德说,所以用这个名字,为的是要保持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另根据朱德回忆,用四军的名义,一是继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也就是叶挺领导的“铁军”的称号,另一个是混淆敌人对我红军人数和编制的认识。

“铁军”传承到红军

走上井冈山(罗霄山脉)后,19292月,红四军第二十八团改编为红四军第一纵队,队长林彪,党代表陈毅(兼)。在12月底古田会议上,政委毛泽东确立“党指挥枪”原则。

19306月中旬,红四军(辖第一、第二、第三3个纵队)编入红一军团。8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县永和市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四军随红一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0月,3个纵队依次改为第十、第十一、第十二3个师。

1932年底,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的建制,红四军番号同时撤销,部队于19336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

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红四军/红二师都是主力,战绩显赫。

193410月,踏上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屡作“开路先锋”,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攻占遵义、飞夺泸定桥(红二连)、翻越雪山、达维会师四方面军、开辟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占哈达铺,付出巨大代价抵达陕北。

“铁军”传承到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是“八·一三”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抗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宣布准备实行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就红军改编达成协议。北方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采用新四军番号仍然有沿用北伐时期的“铁军”第四军传统之意。新四军成立近两年后,19396月《新四军军歌》诞生,歌词中的“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就表现了新四军保持铁军传统的强烈意愿!

微信图片_202008170756323.jpg

19378月,红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南昌起义时任连长的彭明治任团长,吴法宪任团政委),不久即参加了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战斗。193810月,第六八五团改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首战丰县崔庄告捷,歼灭王献臣部4个团,毙伤俘伪军800余人。

19408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下辖3个团),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940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改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皖南事变后,为加强新四军力量,南下的八路军部队改为新四军部队,1941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团)。至此,传承铁军的部队进入了新四军序列。

1941年夏季,第三师担负反日伪军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第七旅作战20余次,毙伤日军300余人,伪军700余人,击毁汽艇7艘,胜利完成了保卫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0月,第七旅十九团参加程道口反韩德勤顽军战役,得到陈毅代军长通报表扬:“〔来自〕八路军部队基础好,战斗作风亦佳,只要:一、政策领导;二、战术教育加强,可为华中各军之冠”。

19432月,日伪军再次对盐阜区大“扫荡”,第七旅二十团配合第一支队袭击沭阳钱集据点,击退前来增援的日伪军,毙伤敌200余人,俘600余人,缴枪600余枝,自己无一伤亡。

19433月,“扫荡”失利的日军不甘失败,企图合击我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分11路突袭,妄想一举摧毁我淮海区抗日根据地。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发扬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82名指战员在涟水县以西的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激战到底,弹尽粮绝时毁坏武器、焚毁文件,以白刃格斗全部壮烈殉国,掩护了淮海区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铸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的八十二壮士英雄群体,诞生了“刘老庄连”。

微信图片_202008170756484.jpg


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伪军拒不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投降。9月,第七旅奉命从淮南前线赶回苏北,参加攻打淮安的战斗。淮安城池坚固,位居北京、南京城坚之后的第三位,素有“铁打的淮安”之称。第七旅与兄弟部队一起,于922日攻克淮安城,歼敌4000余人。

第七旅自1938年冬起,转战在华中的苏、鲁、豫、皖7年多,与日伪军和顽军作战2200多次,击毙日伪军5000余人,俘伪军近万人,顽军1.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5000余人,缴获步枪1万余枝,机枪近400挺,烧毁汽车80余辆,击毁汽艇20余艘。部队扩大到1.8万余人,开辟了苏鲁豫边、淮北、淮海、盐阜等抗日根据地。陈毅代军长赞誉他们:“华中主力的主力,党指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钢铁部队”。

“铁军”在人民解放军中继续传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4月,第七旅在参加四平保卫战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原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团依次改为第十六师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团,师长梁兴初)。

在东北战场上,第十六师打破了国民党军全副美械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四平攻坚、辽沈战役不丢一寸阵地;平津战役切断国民党军从塘沽南逃之路。

194811月,第六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第十六师改称第一二七师。

摧枯拉朽解放全中国时,一二七师挥师南下数千里,横扫顽敌如卷席,解放了自己的诞生地——广州;1950年创造了“木船打兵舰”的奇迹,横渡雷州海峡、冲上海南岛;1951年在桂东南剿匪,展现猛虎掏心。

196910月,一二七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792月,师长张万年率全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克凉山、剑指河内,歼敌2234人,涌现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的九连。198510月,一二七师划归第54集团军建制,整编为甲种摩托化步兵师。19947月,该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下辖步兵第379团即叶挺独立团/铁军团、第380团即秋收起义红二团、第381团为装甲团,另有火炮团和防空团)。19988月,一二七师紧急奔赴长江洪湖地区高桥闸堤段投入抗洪抢险,被誉为“铁军铁人铸铁堤”。戴着“铁军”臂章的铁军团指战员还参加了苏丹达尔富尔维和、中俄联合军演等多次重大任务。2016年,该师随第54集团军转隶中部战区陆军。

微信图片_202008170757245.jpg

微信图片_202008170803256.jpg


铁军史跨越两个世纪95年,铁军共参加了3000次战斗,从铁军部队里走出了共和国的3名元帅、1名大将、6名上将等百余位将帅,这支铁军中的风云人物闻名遐迩:周恩来、叶挺、朱德、陈毅、王尔琢……;在这支队伍中,战将如云:林彪、粟裕、王开湘、杨成武、杨得志、梁兴初、张万年……。

“铁军”诞生于铁甲车队,逐步改编为红二师;长征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个团,支援新四军成为一个旅;解放战争时编为一个师,直至成为解放军的一支机械化步兵师……“铁军”一路走来!这就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艰辛、光荣、前赴后继的95年历程,其中,“铁军走入了新四军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