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研究会动态

各地研究会动态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的骨灰落葬“忠魂”墓地

来源:  作者:  日期:2017-5-8 15:52:41  点击量:[]

 来源: 苏州日报

昨天,新四军伤病员遗物和吴志勤骨灰安放仪式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举行,各界人士祭奠英雄寄哀思。 □记者商中尧摄

  苏报讯(驻常熟首席记者商中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现代京剧《沙家浜》里有这么一段铿锵有力的唱词。“十八棵青松”原型人物之一的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去年走完革命征程,按照其生前夙愿,在遗体火化后,他的子女昨天将他的骨灰安葬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旁的新四军伤病员“忠魂”墓地。

  走进沙家浜瞻仰广场,道路两侧屹立着18座造型各异的抽象雕塑,象征着京剧《沙家浜》中18位伤病员。昨天上午10时许,“阳澄湖畔埋忠骨、芦苇荡里祭英魂”暨中将刘飞、少将黄烽等新四军伤病员遗物和吴志勤骨灰安放仪式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拉开帷幕,驻常熟部队官兵代表、伤病员家属子女、当地群众代表纷纷赶到现场为逝去的英雄寄托哀思。至此,当年京剧中的“十八棵青松”——18位新四军伤病员均“魂归”沙家浜,完成了新四军伤病员“百年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安葬在沙家浜,让我陪伴逝去的战友”的夙愿。

  吴志勤的儿子吴京成眼中噙满泪花告诉记者,他父亲在世时一直说,是沙家浜的老百姓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回到沙家浜,回到他当年浴血奋战的地方。吴志勤的孙子吴越说:“今天我们来到沙家浜,怀念革命先烈,同时也为我爷爷举行骨灰安葬仪式,我们帮他了却了生前最后一个心愿。”吴越表示,一定会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让沙家浜精神发扬光大。

  刘飞的女儿朱行行与后辈们提前来到沙家浜。昨天上午,他们在刘飞将军墓前一起默默地献上鲜花,深深地行鞠躬礼,并与子女们在墓前合影。朱行行告诉记者,这里是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我们以前经常来。昨天,她把一家四代人都带来了,目的是让他们不能忘记过去,要铭记这段父辈们当年在沙家浜养伤、军民同心携手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的历史,传承和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与沙家浜革命精神。“今天他们这些老战友在这里相聚,也算是回到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沙家浜镇党委书记季恒义表示,沙家浜新四军伤病员这一英雄群体已经成为历史的丰碑,这将鞭策和激励沙家浜干部群众更好承担起光荣使命,创造出无愧于先烈的辉煌业绩。

  相关链接

  “江抗”

  1939年5月,由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成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名义东进,从茅山出发来到阳澄湖畔,与常熟地方抗日武装“民抗”和“新六梯团”胜利会师,开辟了以常熟为中心的苏常太抗日游击区。同年10月,江抗”奉命西撤。当年11月,以新“四军伤病员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在常熟唐市的一个村庄成立,简称新“江抗”。参加首次芦苇荡会议的新四军伤病员成为作家们笔下的主角。许多年后,根据史实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广为传唱。


上一篇: 没有了!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