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故事

首页 / 三分会 / 照片故事
照片故事

追梦路上 步履不停 (毛宁)

来源:  作者:  日期:2019-10-9 21:19:06  点击量:[]

      父亲毛和发生于 1919 年出生,1931 年年仅 12 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投身革命,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父亲常常回忆自己的革命岁月和革命先辈们的 往事,让我心生对革命先辈们的崇敬和要当兵想父辈们那样奉献自己的志向。

                                                     image.png

      我生于 1951 年,1968 年我的哥哥入伍的时候,我同样也想参军,但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那一年我考上了广州华师附中,在当时考上华师附中是我们那个小学历届以来仅有的一两个,父亲教导我,解放后部队也要求军人有素质有文化,才有发展和前途。后因大学取消招生,学校里大部分要求学生学生学工、学农,

真正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很少,于是我再次要求当兵。1969 年我在广州华师附中应征入伍,同年在广州军区二十分部新兵连入团。入伍时父亲希望我就在广州当兵,但我觉得当兵要到基层去,要到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于是选择了较为偏僻的广西,这也得益于父亲一直以来教育我们不能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要做普通一兵,普通老百姓。当时我被分配到的一六六医院在广西新安县的“山旮旯”,医院离县城有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房子是用石头盖的,条件有些艰苦,但只为能学习知识而知足。

      在新兵连时我们都被放到农场锻炼,三个月的新兵训练里我们女兵也都像男兵一样,练队列、射击、打靶,早上出操、晚上拉练。紧急集合的号声一响,我们就争分夺秒打背包、着装完毕按要求集中,这对我而言不是电影里的镜头,而是真实的生活。


                                                 传染科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69 年分科室的时候我被分到了传染科,传染科是一个四合院式的房子,病人均患有传染病,如肝炎(其中又分急性黄疸肝炎、急性肝炎、重症肝炎、肝坏死等)、痢疾、伤寒、流感、流脑等。病人的病情都比较重,无论是农村进来的高烧、流脑、昏迷的小孩儿,还是战士们,常常需要特护。当时我们医院周边有一个兵站,还有仓库和油库,同时医院接收前线下来的伤员,如凭祥,都是有专列到我们医院的,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因此医院的护理量颇大。我们护理兵需要在早上五点起床,在病患们起床之前洗刷厕所,从医院锅炉房挑水灌满水壶和保温桶,以供病患起床后打水洗漱,而重病号则早晚都需要我们帮他洗漱整理,晚上八点多给病人发夜餐。用扁担挑水时难免会晃,常常被溅出来的水烫伤,冬天未免行动不便也无法穿着厚棉袄挑水。大家都怀揣着坚定的革命意志,以当兵为荣,以从军为乐,像一个战斗集体,齐心协力,从来也没有人喊苦喊累,都身体力行地践行当时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当时没有护校,我们护理兵就跟着老同志们学习如何打针、发药。传染科要求很严格,很需严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科里每个走廊都有一处供我们更衣的地方,穿着白大褂还需再外传一件隔离衣,每种病要穿的隔离衣都不一样。去痢疾病房里照顾病人之后得脱换隔离衣和消毒后才能进入肝炎患者病房。没有护工,就由我们给病房搞卫生,给病人换床单被套,传染病人无法在一起吃饭,我们就得给每个病人把饭打回病房,在这个过程中隔离衣就得不断穿脱。很多的伤病员都是军人,进了传染科病房都需要被隔离,而且治疗时间长,难免会思念亲人和部队而觉得孤单,情绪波动大,思虑重,容易不寝不食。当时每个科室都有协理员,当时我们协理员总是进到无论是隔离区还是非隔离区的病房,认真耐心地和战士们谈心,舒缓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最后协理员不幸染上了肝炎,我目睹了他的病情一步步止不住地恶化,从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后慌不择医,尝试了许多偏方和土方,但还是遗憾病故。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每天都能在病房看见的协理员,我们永远记得他的面容和笑脸,永远缅怀他。

     起初老同志们觉得我是从大城市来的“娇小姐”,渐渐地老同志和病患都被我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所感动,于是 1969 年我就被评为了护理兵标兵并入了党,1970 年提干成为了护士并被授予了护士标兵。

     从 1969-1972 年,在科室那么多年我都没有休过假,没有节假日,每天的班都排得很满,大家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上。闲暇时间就靠着老同志们“传帮带”学习更多的护理知识,如学习“三查七对”和换药,熟悉药物,学习如何打针时都是拿兔子练习,或者大家之间互相拿对方练手。下班时间我们经常带着轻伤病员到附近山上采中药,医患关系和谐融洽。当时科室内部也很团结,科室经常组织开会让我们自我检查自己是否有不足,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白求恩同志对病患无私奉献,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1971 年,我被提为护士长,授护士长标兵。那时候我一直是医院的先进个人,我也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放松懈怠,下班回到宿舍就学习毛主席著作,写心得笔记,提高思想高度,后有幸出席广州了军区后勤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保送广西中医学院,刻苦学习医学理论


image.png

     1972 年 9 月到南宁广西中医学院学习


      1972 年 9 月我进入广西中医学院深造 4年,是当年一六六医院唯一保送上南宁广西中医学院的学生。医院那几年的历练,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无论在军营、医院,我们这些女兵和男兵一样都要干体力活,脏活累活从不推脱,不挑不拣。在当时革命大熔炉的环境下,让我们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自那时起,我便建立了军人要一切服从安排、为人民服务和立志好好学习医术为战士们解决疾病痛苦的信念。

      我的一篇题为《心愿》的作文,有幸被老师在课堂上朗读。那篇作文主要表达我是“山沟”里的部队医院送到学校学习的,院长和全院战友及病患们都对我给予厚望,希望我学成后回到医院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为病人们治病。我是我们医院唯一去学习中医的学生,主要就是为了将中西医结合用于一些慢性病的研究和治疗。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物理、化学考试都交了白卷,因为我初一时遇上文化大革命,重新上学时是高一,学校多组织到员村的罐头厂、造纸厂学工或到花都、增城农村学农,而后紧接着当了兵,所以没有接触过物理和化学。为了补上漏缺,从零开始,大学最开始半年的基础课时间我不曾休息过一天,包括寒暑假也埋头学习。当时我们学校旁边是一个教育学院,晚上经常放电影,我也极少去看就到课室复习功课。周末时同学们都会出去逛街,而我深知自己基础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留在学校学习。后来终于在努力下考了第一名,并任学级班长、党支部书记,需要组织和安排同学们学习,在生活上也要照顾同学们。

      大学的学习安排是半年的基础课学习和三年的专业课,学习内容包括西医和中医,既要学习西医的生理解剖等知识,也要学习中医药方、古文。学习中医时背汤头很需要学习方法,我利用自己编的顺口溜学得好记得牢,得益于在医院时的具体实践经验。

      我深知我身上肩负着医院领导和病患们的希望,毕业后又回到一六六医院,任医务处中西医培训班任教员、门诊部军医,将所学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希望将自己所得知识奉献给医院,给病患们更好的治疗。直到后来因结婚才调到了北京军委空军总医院门诊部中医科军医、广州军医四五八医院门诊部军医。

      我在广州军医四五八医院工作五年,一直在急诊工作,抢救了无数生命危急的病人。只要是送到急诊室的病人,无论是内科、外科、颅脑外科还是其他,医生都要进行抢救,依靠经验快速作出诊断和处理,然后才能分诊到各科医生做手术或送到病房。当时有许多超生现象,一些农村的孕妇不到临产就不敢到医院来。有时孕妇由家属送到医院来的时候已经情况很急了,等不及送到妇产科,因此我们急诊科也得迅速处理。

       当兵,一直对我而言是神圣、高尚至极的,那时候的所有人都一心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医患关系真诚,病患全心信任医生,不论白天黑夜,关注病人身心健康。那是一个个人奋斗的年代,没有人关注你的家庭如何,你的父亲是谁,只有自己努力追梦,学习榜样,最后自己也成为了榜样。


                                    转业进入国投,提供医疗保障


      1987 年我转业到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医务室主任,组建公司医疗室。三十几年如一日,为 150 多位离退休干部和在职干部服务,并负责省国投的重大会议、政府会议的医疗保障工作,2006 年退休后一直返聘留任至今。

      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1980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企业,其规模在全国 244 家信托投资公司之中仅次于国务院系统中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当时的省属龙头企业,是国家对外融资是的 8 个窗口之一,担负着为广东省建设融资的重大任务。


image.png

       省国投董事会合影


      1992 年左右,省政府提出引进快餐品牌,当时政府不能直接面对美国政府,于是和国投对接,我们一行人包括律师和医生(我)赴美国二十多天考察麦当劳,进入美国麦当劳总部参观考察,并在汉堡包大学进行了一周的学习和培训,参观了工厂加工。麦当劳有严格的研发和检验机构,由于美国的食品法颇为严格,麦当劳食品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检查,如对薯条的规格,淀粉含量都有标准,因此必须选用优质土豆。麦当劳拥有完善的、全面的、强大的支援系统全面配合,以达到质与量有效保证。也因此,在广州刚引进麦当劳之初,许多国内不合格的食材原料都需要进口,严格控制品质。image.png

      赴美国考察麦当劳项目


image.png

 赴美国考察麦当劳项目


       1993 年 2 月 20 日,广州的第一家麦当劳在广东国际大厦开业,开业当日的交易人次打破了当时的麦当劳全球记录。1993 年广州市场上还没有什么真正称得上西餐的饭店,麦当劳作为第一家正规的西式快餐在开业当天吸引了不少食客,据

说,当时排队购买的人从 63 层大厦里出来,延伸到广东电视台旁边的粤新酒店。麦当劳公司以经营快餐闻名遐迩。1955 年,克洛克在美国创办第一家麦当劳餐厅的时候,其菜单上的品种不多,但食品质量高、价格廉、供应迅速、环境优美,连锁店迅速发展到每个州。对当时的广州而言,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作为外资企业引入广州,让我们学习到好的管理理念、服务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麦当劳的引进,同时也是快餐文化的引进,更重要的是,麦当劳反映着美国文化,随着它的引入,文化也被输入,加强了中美文化交流。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多样性、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拿麦当劳这种西式快餐来说,从麦当劳早餐的顾客人群来看,喝咖啡、吃汉堡的人越来越多。广州一家麦当劳餐厅早晨一个小时的顾客量能达到 1000 多人。以前大家都吃不习惯,最开始可能只是抱着对异国风味的好奇接触的食物,现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不忘初心,传承革命精神


      我曾任职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2006 年组建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合唱团(又名:广州新四军后代合唱团),合唱团均为新四军和革命前辈的后代,以文艺宣传的方式,缅怀先辈光辉业绩,弘扬铁军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传承和激励年轻一代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贡献力量。团员们自幼受到父辈的影响,经受了革命熔炉的锻炼,抱着一种传承的情结相聚在一起,通过多种文艺表演形式,积极宣传老一代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热情讴歌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和伟大情怀,教育和激励年青一代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团以来,已经进行了几十场大型演出,受到广州军区及省、市领导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赞赏


image.png


合唱团第一次在军区礼堂演出后,军区领导田义功副政委等军区首长上台亲切接见


       我一直积极参与叶挺铁军 127 师研究。铁军 127 师隶属第 54 集团军的 127师原为孙中山的“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后来以此部队为基础组织了“八一南昌起义”,成为建军标志,后来朱德元帅带领该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主席会师,因此后来被称为“朱毛红军”,是以后的红 4 军,红一军团,在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就是这支部队。时间已于无声无息间悄然冲去了曾经的风华,但是那段特殊的记忆,是不能被遗忘的历史。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八路军等老战士用生与死、成功与失败、血脉与灵魂积累起的丰厚坚固的财富,对铁军的研究,是对历史的铭记,也为了从历史中得到启示。铁军魂在,回首一忆犹峥嵘。

      现任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三分会常务副会长,动员了一百多位二代入会。新四军研究会以研究和践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宗旨,以教育下一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一直不遗余力投入到三分会工作当中:参与书籍《难忘岁月》和《黄克诚与新四军三师》的出版组织工作;参与海南 43 军解放海南纪念碑的落成;参与每年“解放广州纪念日”活动;将近十年每年参与三分会老同志及二代新春茶话会活动;参加毛泽东诞辰 125 周年纪念日、建军九十周年纪念,秋收起义纪念九十周年、建国七十周年及广州解放七十周年等活动;参加每年公祭日从化纪念碑祭拜日活动;出席张万年画册发布会等。


image.png

和原 132 师子弟回海南 132 旅留影


      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历史,总是让人汲取智慧,给人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革命先辈,传承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也希望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可以助力于精神文明建设,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精神养料滋养新时代青少年,不畏艰苦,自律自强,奋发有为,再创辉煌


image.png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油画全国巡展广州行》留影


image.png

   出席张万年画册颁发仪式


image.png

第四十三军海南岛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


image.png

   三分会新春茶话会合影


      时光匆匆,我已即将步入古稀之年,当年在党的召唤下,投身革命事业,铸就了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自少年时候至今,在医护岗位奋斗了将近 50 年,不曾有过动摇和退缩,在党的培养下不断成长,一生追求一生奉献。如今用朴实的语言,回顾自己的追梦人生,把亲身经历的场景和故事娓娓道来,这些都是我的生命中无数的宝贵时刻。回望来路,期待能自己亲身经历对年青一代有所裨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