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铁军精神,感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何以中华
(陈凤朝 陈弈锦 应松言)
摘 要 本文从习总书记提出“五个突出特性”理论重要意义入题,全面回顾铁军精神诞生成熟和不断延续的历史过程,解析铁军精神中所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元素,从而为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理论,提供史实验证和文化支撑,最后对如何以“五个突出特性”为指引,进一步纪念弘扬铁军精神,给出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 “五个突出特性”;铁军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2023年6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习总书记讲话,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传统文化持续创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组成内容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铁军精神从诞生到如今,一直深受老区人民和军地各方的崇尚拥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政治、文化影响。纪念传承铁军精神,对于我们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重要理论,感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何以中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个突出特性”理论,是对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何以中华的世纪解答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时期发展并存的古典文明,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经过长期不断的生存演变和迁徙争战,这些文明或消亡,或分裂,均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断裂和分化。只有中华文明,虽也经多次王朝更叠,甚至其中包括外来民族入主中原,但中华文明仍能将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独特现象,引起全世界专家学者竞相关注,优秀文化长久传承发展何以中华?乃至成为世纪之问。
习总书记的“五个突出特性”论断,对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何以中华之问作出科学解答。习总书记首先为我们全面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世上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但这些元素显然并不构成中华民族绵延存续的核心要素。鉴于此,习总书记及其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深刻思考和集思广益、精辟概括,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以一种全新的概括和解析方式,严谨、科学地回答了这一世纪之问。
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重要理论,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五个突出特性”重要理论的提出,是对迄今以来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的精辟概括,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的高度肯定。“五个突出特性”理论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治国理政方略的文化思考和理论擘画。近代中华文明曾经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伤,但这并没有造成中华文明的中断。中国人民尝试了多条道路,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最契合中国实际。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事实证明,习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方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两次国共合作,一首不朽军歌,助力铁军精神屹立中华优秀文化之林
两次国共合作,是铁军精神完成淬炼的必备熔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于1926年10月登上武昌城头,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这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队伍,牺牲18位排以上干部,均为共产党员。正是这一铁军称号,为后来铁军精神的起源和升华,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以后,这支队伍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走过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正式改编组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叶挺独立团及其战绩,对于铁军精神既是根本原因也是重要源头。两次国共合作,成为铁军精神完成淬炼、涅槃重生的重器熔炉。当然,早先百姓口中的“铁军”称誉,除了称颂其信仰坚定之外,更多的是表现为夸赞这支队伍的勇猛和善战。
诞生于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军歌》,是铁军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1939年2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军部召开欢迎大会。会后,有人提出新四军应该像八路军那样,有一支雄壮的军歌。于是经周恩来提议由陈毅写词、作曲家何士德谱曲,创作《新四军军歌》。四个月后,《新四军军歌》诞生。歌曲内容基本涵盖了铁军精神的起始意涵,表达了新四军抱定信仰、勇猛善战的气势,同时对组织、策略、纪律等方面的理念和要求给以概括和强调。歌曲最后三次重复“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既是对“铁军”队伍信仰及作风的激情表达,也是铁军精神正式诞生的庄严宣告。
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斗争,让铁军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和升华。随着敌后抗战的全面展开,铁军精神内涵除了在军歌中得到集中展示外,部队的每一次战场表现,作风呈现,以及部队对外发出的各类文稿、报告、文件、电报等,都无处不在地展现铁军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段。在这期间,队伍建设中的有关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表述,明显增多且逐步形成概念。而随着根据地的日益扩大,统一战线、军民一致、军工融合等内容,以及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作风要求等,在新四军日常部署、开拔动员、作风整顿中也更多被提及,这些内容,均被后来学者总结归纳到铁军精神的内涵之中。
截止到当下为止,最为接近于广大民众认知和学术界定义的铁军精神内涵,笔者感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铁军精神之魂,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铁军精神的重要内核,英勇奋斗、果敢担当是铁军精神的重要表现,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是铁军精神的重要基石。
铁军精神传承不息,为“五个突出特性”理论提供史实验证和文化支撑
铁军精神最早起因于大革命时代,今天仍被收录于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弘扬发展的精神谱系之中,这很好地实证了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中,关于连续性的概括是如何精准而深刻。当年武昌城的百姓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当年送给独立团的铁军赞誉,会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起源因素。因为他们当年对铁军英雄的拥戴赞誉,其实只是中华民族深嵌到骨子里的崇拜英雄的特性使然。中华大地由古及今,崇尚英烈、尊重英雄,祖祖辈辈如此,从来没有人觉得奇怪,也没有人感觉突兀。包括铁军精神在内灿若星河的中华英杰,受到一代又一代民众仰望,这充分验证了中华文明与生俱来的英雄情节传承连续性,是如此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铁军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升华,用史实验证了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中,其创新性概括是如何恰如其分。铁军精神以独立团攻克武昌赢得铁军赞誉为起点,之后经过改编组建新四军,创作《新四军军歌》,再到“皖南事变”,开辟敌后根据地,形势每发展一步,铁军精神所包含的部队精神面貌和文化形态,均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充分印证了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是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的文明。中华民族世代坚持以创新为支撑,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原则,在不断接受新事物中,顽强打开和迎接历史的每一次进步。
铁军精神诞生于两次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之中,铁一般的史实告诉我们,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中,关于统一性和包容性特性的概括总结,其意义是如何广阔而深远。国共两党历史上一共经历过两次正式合作,而这两次,新四军都是其中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这两次合作尤其是第二次合作,如果共产党人缺乏无私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那绝对是不可能实现、更谈不上最终取得成果的。铁军精神传承发展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历来遵从“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国民上下,人人深知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十四亿中国人至今仍一致坚信,国家统一永远是国家利益核心中的核心。
铁军精神成熟于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抗战时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其本身就包含有抵御外辱、保卫和平的本意,这正与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中的和平性高度契合。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和平、和睦、和谐理念,反对隔绝闭塞,反对强人从己,反对丛林法则。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其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一大历史性贡献。今天我们纪念铁军精神,缅怀为铁军精神的诞生发展做出贡献甚至付出生命的革命前辈,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是对习总书记“五个突出特性”理论的一次深入学习和透彻感悟。
以“五个突出特性”为指引,以扬铁军精神投身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人民对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出了自己的规律性认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相通,政治观念相融,革命精神相合,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
纪念铁军精神,我们要以“五个突出特性”理论为指引,利用各种时间节点,主动开展各种形式范围的学习、宣讲活动。铁军精神本身就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自觉和不自觉地通过“两个结合”而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长期以来都是激励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党的宣传教育及各级政治工作部门,要有意识地在宣传铁军精神的同时,多向宣讲对象做一些“五个突出特性”方面的引导,并将此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切实了解铁军精神与“五个突出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让他们了解宣传铁军精神,就是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做贡献。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将铁军精神作为新形势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不断丰富强化铁军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影响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纪念铁军精神,我们要将“五个突出特性”理论要义,嵌入结合到现有与新四军相关的各类教育基地宣传平台中去,扩大宣传的长效性。就目前来看,全国各地涉及铁军精神的各类展览馆、烈士陵园纪念地,各类书刊杂志,以及各类网站等,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要切实将这些单位机构、媒体平台的作用发挥起来,将有关“五个突出特性”的内容嵌入进去,整合起来,让铁军精神、“五个突出特性”真正做到无处不在,尽人皆知。要结合慰烈工程,建好管好一些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战场遗址、纪念场馆,力争让牺牲烈士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凭吊英雄有一个较为整洁、严肃的场所。各类书刊和相关网站,要及时组织与铁军精神相关的内容稿件进行编发和更新,注重引导党史研究人员开展铁军精神研究,从而在全国上下形成弘扬铁军精神的强大氛围。
实践铁军精神,要以“五个突出特性”理论为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要坚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教条,也不照搬照抄,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之中。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地位,创新思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2]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1年9月29日。
[3]王鹏:《叶挺》,共产党员网,2012年6月15日。
[4]百度百科:《新四军军歌》,2021年2月24日。
[5]叶茂楼:《新四军和铁军精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年1月18日。
作者简介:
陈凤朝 淮安市税务系统退休干部,江苏省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军分区原军事志编纂工作特聘执行主编。
陈弈锦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
应松言 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这是我们曾经儿时排着队唱的歌,这歌声,歌词所透射出来的“爱祖国,爱人民” 在当今这个时代是何等的重要,歌声,歌词可以播下爱国的种子!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