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

研究与探索

新四军简史(十一)

来源:编辑:顾 平  作者:金胜 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日期:2022-6-12 17:38:21  点击量:[]

新四军简史(十一)

金胜 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赖传珠(1910年4月3日-1965年12月24日)新四军参谋长


(二)重建军部,整编部队,独立自主地

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皖南事变后,为了反击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坚持抗日斗争,共产党针锋相对地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由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代军长发表就职演说。他宣告说:“皖南事变我们损失了老军部,现在新军部又成立了。皖南事变我们有几千个指战员牺牲,但我们今天还有9万人的强大力量。”“有了民众及抗战军队一致团结的力量”,我们“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新军部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将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先后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统一整编后全军共9万余人。

    第1师,由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原第1、第2、第3纵队依次编为第1、第2、第3旅。第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叶飞。第2旅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第3旅旅长陶勇,政治委员刘先胜。另辖11个地方独立团和联合抗日司令部(联抗)。第1师活动于东濒黄海,西抵运河,南临长江,北至淮安、大岗、斗龙港一线以南的苏中抗日根据地,紧靠日军和汪伪政府政治、经济中心的南京、上海,担负着坚持苏中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

    第2师,由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兼师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未到职)。原第4第5支队改编为第4、第5旅,原江北游击纵队编为第6旅。第4旅旅长梁从学,政治委员王集成。第5旅旅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第6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谭希林。另辖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杨梅生,政治委员刘顺元;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郑抱真,政治委员谭光廷。第2师活动于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的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汪伪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隔江对峙,长期担负着坚持淮南抗日游击战争和对西防御桂军东犯的任务。

    第3师,由原八路军第5纵队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原第1、第2、第3支队依次编为第7、第8、第9旅。第7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第8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第9旅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另辖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政治委员金明。9月又成立盐阜军区,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刘彬。第3师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西至运河,东濒黄海,南抵淮安、大岗、斗龙港一线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地处日本侵略军华北、华中派遣军的接合部,是联系华北、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担负着坚持苏北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

    第4师,由原八路军第4纵队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原第4、第5、第6旅依次编为第10、第11、第12旅。第10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第11旅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孔石泉。第12旅旅长饶子健(代),政治委员赖毅。另辖萧县独立旅,旅长纵翰民,政治委员李中道。4师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新黄河以东,津浦路两侧的淮北抗日民根据地。该地区扼华中交通枢纽,是连结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又是向东挺进苏北、向西发展中原的前进阵地。第4师担负着坚持淮北抗日游击战争,对西防御国民党顽固派军东犯,进而向河南敌后发展的任务。

    第5师,由原豫鄂挺进纵队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原属部队分别编为第13、第14、第15旅及第1、第2游击纵队。第13旅旅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第14旅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第15旅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第1游击纵队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张执一。第2游击纵队司令员黄林,政治委员刘子厚。另辖鄂豫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郑绍文,政治委员夏忠武。9月又组成第3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耀榜。第5师活动于武汉四周,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区,处于日蒋重兵对峙的险恶环境中,长期远离军部,孤悬敌后,担负着独立坚持鄂豫边区抗日斗争的任务。

    第6师,由江南第2支队所属部队和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下辖第16、第18旅及江南保安司令部。第16旅旅长罗忠毅兼,政治委员廖海涛。第18旅旅长江渭清,政治委员温玉成。江南保安司令部司令员何克希,政治委员吴仲超。第6师活动于西起南京、芜湖,东至淞沪,北濒长江,南抵天目山麓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战斗在日伪军的心腹地带,担负着坚持苏南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

    第7师,由原无为游击纵队、第3支队挺进团及皖南突围出来的部队合编而成,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下辖第19旅及挺进团。第19旅旅长孙仲德,兼政治委员曾希圣。第7师活动于东起江浦,西到岳西、宿松,南至太平、旌德,北邻合肥,长江横贯于中的皖江抗日根据地,该地区是南京的门户,长江的咽喉,向东可打通与第2、第6师的联系,向西可与第5师连结。第7师担负着坚持皖南和发展皖中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

    独立旅,由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5旅编成,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军部直辖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及特务团。

    中共中央根据皖南事变后的形势,对新军部成立后的军事行动方针作了数次指示,指出:目前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国共合作尚不会全面破裂,华中敌后将是长期的三角斗争。新四军的战略部署要适应这一根本情况,做长期斗争的打算。中共中央要求新四军将战略指导重心放在巩固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基本根据地,粉碎日伪“扫荡”,击退顽军进攻,聚集力量,以此为基地,大力经营苏南,坚持皖南,发展皖中和鄂豫边区,准备于条件成熟时向西、向南发展。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军部在部队进行整编的同时,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共中央的指示,确定新四军今后的任务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准备与日伪军进行长期斗争,迅速加强根据地建设。会议还规定了各师的具体任务,形成了华中新的战略布局。

    1941年4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刘少奇为书记,饶漱石为副书记,陈毅、曾山为委员。不久又组成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简称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为书记,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为委员。在华中局组成前后,各根据地按照战略区的划分,组成了各地的区党委。

    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后,于5月16日在盐城召开了由各区党委和各师主要负责干部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同时也纠正了部分同志认为皖南事变后可以放弃统一战线政策等“左”的思想倾向。

    新四军新军部的成立,是全国抗战的一件大事。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虽使新四军受到重大损失,然而新四军及时整编了部队,由原来国民党当局承认的4个支队,按实际兵力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不仅力量发展壮大了,而且全军的领导和指挥更加统一,更加坚强。新军部的成立还标志着新四军将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新军部检讨了原军部领导上的错误,总结了皖南事变的深刻教训,调整充实了领导阵容,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军政建设,为迎接更加艰巨的长期斗争,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待续)

免责声明:图片资料来源于搜狗网  

文章来源于《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