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

研究与探索

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推动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与宣传教育

来源:编辑:顾 平  作者:朱佳木  日期:2022-5-13 13:16:09  点击量:[]

朱佳木: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推动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与宣传教育

理治精神 

摘     要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融合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吸纳、发扬了这两个时期的长处,对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作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它与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许多新发展、新创造,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国史的新认识。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应当在继续以第二个历史决议作指导的同时,更多地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为指导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每当提及党史往往总会同时提到国史,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后来,他又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合在一起,多次要求加强这“四史”的宣传教育。

      过去,对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一直是以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作为重要指导原则和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评价依据的。但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重点,在于解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前30多年的历史是非问题,而且受其制定时间所限,未能涉及此后的改革开放历史。2021年距离那个时候已经整整40年,无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改革开放,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了新时代,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另外,又恰逢建党百年,并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所以,此时不仅需要,而且也有可能对党的百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作出全面总结,以便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只要看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会知道,它总结的虽然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但主要篇幅在改革开放后的时期,重点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9年。它总结、融合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吸纳、发扬了这两个时期的长处,对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作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它与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许多新发展新创造,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国史的新认识。因此,无论学习研究新中国史,还是开展新中国史的宣传教育,都应当在继续以第二个历史决议作指导的同时,更多地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为指导原则。

01


       任何物质运动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中进行的,时间越长、空间越大,其特征、规律越容易被人们所认识。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党在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时,成立仅仅24年,并且处在抗日战争末期。那时,党虽然建有18个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变为解放区),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亿人,但毕竟尚未取得全国政权;党中央虽然与共产国际乃至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在华代表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来往,但毕竟缺少开展外交活动的国际舞台。比起第一个历史决议,党在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时,多经历了36年,这时不仅建立了新中国,而且新中国已有了32年历史,并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相比,党在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时,无论活动时间的长度还是空间的宽度上,都要多得多。这种时空上的变化,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站位更高、视野更广,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任何一件事要想成功,不仅要有必要的客观条件,更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要有足够的主观条件。党在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时,之所以切实做到了站位更高、视野更广的主观原因,就是决议所指出的:“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的指引,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才可能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运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可能在坚持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基本论述和结论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才可能在聚焦总结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历史经验时,增加了对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概括,涵盖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体评述;才可能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时,既涉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既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也涉及国际和军队建设、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以及外交工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才可能表现出站位更高、视野更广的时代特色。因此,我们要以决议精神推动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首先应当下功夫掌握的便是,其中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灵魂。


02


       在第三个历史决议制定时,党中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都已作过总结,对其中的重大是非问题也都有了结论。而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虽然出现过一些问题,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总体上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因此,从这个实际出发,党中央决定把新的历史决议的“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决议在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时,对各个时期的成就和经验作出了比前两个决议更加充分的论述;而在提到党犯过的严重错误时,只是依据过去两个决议已有的结论作了原则性概述,并未过多展开;同时,注意把犯错误的主观原因和客观环境加以区分,把错误与犯错误的时期加以区分,把犯错误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牺牲加以区分。

       例如,决议在涉及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上,坚持了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即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并用较多篇幅阐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贡献。关于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犯错误,决议一方面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另一方面指出,“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的事实,并强调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进行的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间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都是“在探索过程中”的曲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发表过许多重要讲话,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提出过许多重要观点。学习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应当把它同这些讲话、论述和观点结合起来领会。就拿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问题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就指出:这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他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更明确地指出:毛泽东“文  化  大  革  命”所犯严重错误,是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的弯路。以上说明,“文化大革命”虽然是完全错误的,但这种错误的性质,仍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错误。我们对新中国史进行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应当把这些论述,也作为领会决议精神的重要依据。


0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总体上是顺利的,没有发生过全局性、长时间的错误。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不像前两个历史决议那样,主要针对重大是非问题,着重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集中总结教训,而是着重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但这并不表明决议没有看到这个时期存在的问题,缺乏鲜明的针对性,而只不过是对问题更多地采用了正面表述的方式。以决议精神指导对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应当注意到它的这个特点,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代究竟新在哪里。

       例如,一种方式是通过总结成就的方式,表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决议在肯定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指出:党清醒认识到,“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针对这类问题,决议提出要加强和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在各级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要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严的主基调,突出抓住‘关键少数’”,“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等。所有这些,无疑都有极强的针对性。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反对错误的观点和言行,表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决议指出:要“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在党风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甚至面对走私猖獗、腐败成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宗教极端势力和各种分裂势力的挑衅,一些人也不敢理直气壮采取处置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提倡我们党一贯的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精神。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正因为如此,决议把“坚持敢于斗争”作为了党的历史经验中“十个坚持”之一;并在结尾处突出强调:“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对正确做法的肯定,表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决议指出:要“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之所以强调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在体制改革问题上宣扬所谓“改革开放无方向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等错误观点,甚至有人主张“分配差距要进一步拉大”,反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共同富裕”的口号。针对这些谬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多次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他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他告诫人们,人心向背并不仅仅决定于经济发展。“发展了,还有共同富裕问题。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我们学习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同样应当如此。只要真正这样做了,我们就能深入领会、掌握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精神实质,就能用决议精神指导对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就能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增强新中国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更加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

作者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引文从略,详见刊物)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