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他一生,成就了两台好看的大戏,墓前女儿泣不成声,人民英雄永生

来源:编辑:顾 平  作者:清梦人  日期:2022-5-11 11:28:24  点击量:[]

他一生,成就了两台好看的大戏,

墓前女儿泣不成声,人民英雄永生




他写出了一篇名作。

  可没想到,就是这部作品,成就了两台几乎家喻户晓的好戏。这个人就是崔左夫。

微信图片_20220511111912.jpg

崔左夫

崔左夫,原名崔恒占,因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右手负伤,写字只能用左手写,就改名崔左夫。

1957年,全军开展建军30周年征文活动,当时在二十军部做宣传工作的崔左夫,被抽调到南京军区征文创作组。他下到苏南地区采风,写出了报告文学《血染着的姓名》,记录当年新四军36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伤愈归队为人民解放事业再建新功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511111930.jpg

崔左夫军旅作品选

这一年,上海人民沪剧团来到南京军区寻求军事题材创作素材,选上了崔左夫的作品。回到上海,该团编剧文牧开始了沪剧《芦荡火种》的创作。

微信图片_20220511111947.jpg

                   筱惠琴手记

微信图片_20220511131730.jpg


                     文牧夫人筱惠琴受访时留影

沪剧《芦荡火种》搬上舞台,好评如潮。1963年,剧组被抽调到北京演出了两个多月,刘少奇同志也看了这台戏的演出。

《芦荡火种》献演北京,有个背景。1963年,为了繁荣京剧现代戏创作,国家文化部决定第二年在北京举行全国现代京剧会演。北京京剧团选上了《芦荡火种》这个题材。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就是在沪剧《芦荡火种》基础上改编出来的。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021.jpg

京剧《沙家浜》导演迟金声受访时留影(时年93岁)

微信图片_20220511131815.jpg


京剧《沙家浜》郭建光扮演者谭元寿受访时留影(时年83岁)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053.jpg

京剧《沙家浜》刁德一扮演者马长礼受访时留影(时年86岁)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毛主席也看了,“沙家浜”这个剧名就是主席定的。顷刻间,这个剧轰动全国,并搬上了电影屏幕。特别是其中的那场《智斗》,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神话般的经典对唱。

微信图片_20220511131857.bmp



京剧《沙家浜》剧照

微信图片_20220511131925.jpg

上海沪剧院茅善玉说:受访时留影


一个人的作品,成就了两个经典的戏。然而,观众对于崔左夫这个人还是陌生的。

崔左夫,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10月入党。曾任新华社华东一支社记者、 二十军六十师宣传科科长、团副政委等职。1979年转业,任湖北黄石市冶钢三中校长。2007年2月,崔左夫在黄石逝世。

崔左夫走了,这位革命英雄主义的杰出宣传者,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140.jpg

战友、新四军老兵范执中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154.jpg

范执中手记

微信图片_20220511132010.jpg


战友、新四军老兵刘义夫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223.jpg

刘义夫手记

微信图片_20220511132042.jpg


战友、新四军老兵龚德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257.jpg

龚德手记

崔左夫,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市。后来,崔左夫的骨灰安葬在东台市三仓革命烈士陵园。2015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影视中心拍摄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作为总编导、总撰稿人,我带领摄制组去了北京、上海、开封、福建宁德、江苏苏州、无锡、南通、盐城等地,先后采访近200位新四军老战士、文艺工作者、崔左夫的亲人。

微信图片_20220511133339.jpg


崔左夫女儿崔晓东清明节从上海赶到东台扫墓

在上海,我们寻访到崔左夫的女儿崔晓东。她至今珍藏着父亲报告文学《血染着的姓名》的厚厚手稿。《芦荡火种》、《沙家浜》,这两个戏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微信图片_20220511112334.jpg


崔左夫墓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