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活动

首页 / 五分会 / 分会活动
分会活动

宁根福:中国艺术杂技的“托举”人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王凯  日期:2022-3-16 10:59:37  点击量:[]

宁根福:中国艺术杂技的“托举”人

 王凯


image.png

image.png

杂技剧《天鹅湖》演出剧照。

“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杂技。”大道至简,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杂技大家宁根福的艺术人生。

演员时代,他专攻“底座”,托举出无数精彩绝伦的表演。担任战士杂技团团长时,他率团参加全军、全国和国际杂技大赛,十年间三度捧回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享誉海内外。他推动了中国杂技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杂技提升为艺术杂技。2005年,他创作的中国首部杂技剧《天鹅湖》在全球巡演200多场,获得多项国内外殊荣,让“东方天鹅”飞向世界。退出战士杂技团领导岗位之后,他仍发挥余热,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浪潮筹办了三届粤港澳台魔术节,2021年为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现代杂技剧《化·蝶》担任艺术指导。

“我梦想着像‘底座’撑起尖子那样,把中国传统杂技‘托举’进现代艺术的殿堂。”从艺66年来,宁根福的梦想之花仍在不断地结出新的果实。

人物名片

宁根福 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杂技艺术家(节目编导),从艺66年。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飒爽英姿女儿红——女子大跳板》《银色畅想——女子抖轿子》《星光灿烂》《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等,主持出品中国第一部杂技剧《天鹅湖》。获第二届中国杂技“百戏奖”终身荣誉奖、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特殊贡献奖”,被中国文联授予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杂技剧《天鹅湖》获全军文艺汇演剧目奖及杂技创作一等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剧目金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皇家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坚实“底座”托起绚烂杂技人生

“摇肚杆”“双杠飞杆”“肚杆挂脖旋转”“双杠脖支单杆”……这一串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杂技高难动作,正是宁根福从小练就的绝活。

5岁学艺,9岁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13岁进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他当过“尖子”,专攻“底座”,技术全面。杂技界有句俗语:“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跑步、跳绳、压沙包……日复一日地苦练,宁根福练就了不动如山的“底座”功力,即使负重200多公斤,动作依然干净利索。

几年后,他开始登台演出,参演了《顶碗》《木砖顶》《车技》《钻地圈》《抖轿子》《对手顶》《大跳板》等许多节目。

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纪录片《杂技英豪》风靡全国,影片中,宁根福和搭档蔡荣华表演的《举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宁根福表演的“单手举杆”是当时国内杂技界的一项创举,其艺术照片被挂在北京中国杂技家协会艺术走廊上。后来,他又练出一人扛三人的“双扛脖支单杆”,再度成为全国首创。

1983年,宁根福成为战士杂技团副团长,1990年升任团长,也是该团第一个杂技演员出身的团长。1991年,中央军委授予战士杂技团“艺坛楷模”荣誉称号,作为全团的坚实“底座”,宁根福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传统杂技积淀深厚、技术过硬,但在艺术业界还缺乏认同。”宁根福回忆道,一次颁奖会上,一位芭蕾舞节目铜奖获得者,不愿与杂技金奖获得者同台领奖,“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我。”他意识到,提升杂技的艺术美感、文化内涵、社会认同,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时,宁根福还有一个梦想,就是问鼎“马戏界的奥斯卡奖”——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在他担任团长之前,战士杂技团已经斩获国内外许多大奖,唯独缺此殊荣。宁根福决心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拿下“金小丑”奖。

通过仔细研究历届蒙特卡洛获奖节目的录像资料,宁根福领悟到杂技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为此,他看舞蹈、听音乐会、看戏剧表演……从林林总总的艺术门类中吸收创作灵感,树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无新不出台,无精不参赛”的创新理念。

“东方天鹅”华丽蝶变惊艳世界

此后,宁根福带领战士杂技团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创造了十年内三夺“金小丑”奖的奇迹:在1993年第1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战士杂技团凭借《双顶碗》一举夺魁,首次问鼎“金小丑”奖;5年后,《女子大跳板》在法国巴黎获得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并为该团赢回第二座“金小丑”奖杯;2002年,魏葆华、吴正丹以令人叹为观止的《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再次拥抱“金小丑”奖。2016年,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给宁根福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证书。他还获得了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颁发的“百戏奖”,该奖项专为表彰那些为杂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艺术家而设立。

然而,宁根福对杂技艺术的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广东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受改革春风的熏染,又毗邻港澳,资讯发达,思想观念活跃,宁根福有机会从更为开阔的视角和各门类艺术的对照中,去观察和思考杂技行业的革新之道。

“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宁根福注意到,传统杂技节目存在着容量和分量不足,表现内涵有限,带给人的教育意义和欣赏冲击力不够等一系列局限。“只有往‘剧’的方向发展,朝着艺术杂技的目标去推动自身转型,才能突破限制,走得更远。”宁根福说。于是,他脑海里渐渐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排演国内第一个大型杂技剧《天鹅湖》。

杂技剧《天鹅湖》破天荒地将芭蕾舞剧的人文内涵融入杂技,让杂技不再单纯是身体技术、技巧的展示,而是巧妙地将叙事、抒情功能和人物角色合理地融入剧情之中。宁根福和主创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修改、推倒重来,2004年9月,这只中西合璧的“东方天鹅”终于成形。2005年3月至4月初,该剧在上海大剧院公演32场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飞”往俄罗斯、日本、瑞士、德国等10多个国家巡演200多场,所到之处赞誉如潮,英国皇家授予该剧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另一方面,《天鹅湖》在艺术与市场上的双丰收,开启了中国杂技的“剧”时代,《西游记》《笑傲江湖》等一批“技”“艺”并重、真正用杂技讲故事的优秀杂技剧目接连涌现。

提高文化含量传承“火种”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宁根福并未感到满足。他一直在头脑中不断地思索,什么是中国杂技的精髓?如何让传统杂技拥有更蓬勃的时代活力,生生不息?

在宁根福看来,杂技传承的根本在于赓续中华文化精神。“目前中国杂技已经可以代表国际杂技的一流水平,过去重‘技’而不重‘艺’的局面也已大为改观,但中国杂技演员在文化修养上还有待积累和提升。”宁根福说,提高杂技的文化含量,不是盲目地运用舞美、音乐元素来“掩盖”杂技,而是要使之更好地衬托杂技之美、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这就要求编导和演员素质全面,不仅杂技技艺高超,还要具备文化“通才”的功底。

宁根福把人才队伍建设当作打造精品的基础,把爱才、惜才、用才当成领导者的重要责任。这些年来,一个个精品原创节目在取得成功的时刻,也见证了一代代优秀杂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小米粒、唐彬彬、洪优凤、刘思宇、吴正丹、魏葆华、张权……

卸任战士杂技团团长一职之后,宁根福并没有离开他深爱的杂技舞台,而是选择了继续发光发热,传承杂技“火种”。近十年来,宁根福受邀在国内外多项杂技重大赛事中担任评委,到各地讲学,向听众分享自己对杂技创新发展的独到见解。

不仅如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他极力推动三届粤港澳台魔术节在广东举办,对加深粤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杂技魔术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21年,由宁根福担任艺术指导的当代杂技剧《化·蝶》,以杂技、舞蹈及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场场爆满,赢得好评如潮。

“我这一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要改变人们历来对‘杂技无非就是杂耍’的成见,通过对杂技的改革与创新,把传统杂技转变为具有现代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的艺术杂技,让中国杂技既能在现代艺术殿堂绽放光彩,也能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变得更加强大”。这是宁根福的杂技梦,也是杂技人的中国梦。

●南方日报记者 王凯 实习生 胡森铭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通讯员 蔡奕贤

原载:南方日报 2022年3月16日

编辑:胡峻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