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历史

回忆历史

无衔将军单印章:参加主力部队

来源:编辑:顾 平  作者:单小英  日期:2022-1-21 13:09:38  点击量:[]

无衔将军单印章:参加主力部队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老部队,是我军最老的主力部队,她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著名的“叶挺独立团”。1927 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朱毛红军”的主力。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开赴华北,是首战平型关的主要突击部队。


微信图片_20220121130702.jpg


这支部队战斗作风勇猛骁悍,执行命令坚决,战斗士气旺盛,能打大仗、恶仗,作战经验丰富,技、战术水平全面。
1938 年 9 月,按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第十八集团军决定将第六八五团改为苏鲁豫支队,挺进苏鲁豫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创新的根据地。支队受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指挥。
父亲报名参军到了苏鲁豫支队后,当即被分派到支队部军事教导队(亦称随营学校)学习。父亲还记得参军那天是 1939 年 4 月 5 日,当时在萧县的王寨。
当时我们部队里不少基层干部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文化水平不高,有的不识字。像父亲这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新兵在部队被当作宝贝,舍不得直接放到部队里去当兵,因为担心新兵没有作战经验,如果马上补充到连队,怕很快就被打掉了,可惜了。“这样,保存了几个月。这应该属于政策性的保存吧!”
和父亲一起参加主力部队的李永新到部队后,就被安排在机关当副指导员,他在游击队时就入了党。参军时父亲并不知道他的共产党员身份,以后才知道。
父亲后来遗憾没有在游击队入党,说“慢了一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教导队,作为支队一个吸引、训练、提高、改造知识分子的机构,有 120 余人。父亲在二排四班。到苏支两个月后,6 月间,父亲就成为了中共候补党员。成为候补党员时部队在安徽省灵璧县。父亲说:“当时入党候补期是三个月,介绍人沙居光。当时入党手续比较简单,谈了三次话就填表。”“小伙子能干,抗日坚决、坚定,不怕死,就行。”
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沙居光,当时他是四班班长。“他去法国当过华工,老党员。”《党的文献》2004 年第 4 期赵云云《旅欧归国团工作始末》一文记载:1925 年 5 月,中共中央局曾做出决议,由于党在北方和广东的工作都日见发展,而人力不足,决定向中共旅莫斯科支部调四十人、向旅欧洲支部调五十人回国工作。中共旅欧支部接到通知后,决定50 名归国人员分 3 批回国,沙居光和其余 20 人(后来第一批回国总人数增至 30 人)于 6 月 20 日第一批被派遣归国服务,那时沙居光还是预备党员。后来,新四军三师挺进东北时,沙居光任七旅卫生部政委。
在教导队期间,父亲参加了皖北宿县小时村的战斗和粉碎日伪军7000 余人对苏鲁豫支队的七路围攻战斗。
微信图片_20220121130716.jpg
父亲单印章

父亲回忆小时村战斗:“那天,天刚亮,敌人就来了。我们赶快上山,一边爬山一边还击。参军后的第一仗就是这样开始打的。”因为是新兵,战斗打响后,不免有些慌乱,参军时奶奶给父亲带的小棉袄在战斗中弄丢了。
1939 年上半年,苏鲁豫支队在津浦路东路西连打数仗,捷报频传。消灭汉奸、土匪、伪军近 2000 人,俘虏伪团长一人,缴获长短枪千余支,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抗日烽火遍地燃烧。苏支的活动,引起了日军的特殊注意。为了除掉苏支这个心腹大患,6 月 1 日,日伪军出动了7000 余人并汽车、坦克和炮,从三个方向对当时在津浦路东的苏支主力实施七路围攻,企图一口吃掉苏鲁豫支队。经过近七天激战,苏鲁豫支队掩护地方政权和地方部队安全撤离后,粉碎了敌人的七路围攻,主力转移至津浦路西。“那时我是个新兵,也不知道情况,就是跟着打。”
粉碎敌人七路围攻后,教导队的学习结束。6 月,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到教导队考察,把父亲调到了支队宣传队当宣传员。
支队宣传队也叫“前线剧社”。“前线剧社”这个名称是从一一五师带出来的。有 30 来人,分为 3 个分队,除了队长、副队长外,每个分队还有一个分队长。队里把大家按个头的高矮分为大个、矮个、中等个,父亲当时算是中等个,在中个子分队。和父亲一起在宣传队当宣传员的李乐圣比父亲矮一点点,在小个子分队。父亲说:“我们俩应该说是一起长大的。”
宣传队的人,除了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的6 个女同志以外,父亲能记起来的还有:王为光、朱光、许啸虹、张南舍(萧县人)、孙玉林、邵新民、金更夫、陆苏(女)、吴运泉、谢文斌。
“谢文斌和吴运泉当时都是小孩子,过铁路封锁线时我还抱过谢文斌一段。”
宣传队归支队政治部领导。部队行军,宣传队跟着走路。部队打仗,宣传队负责搞担架、搞伤兵。救助伤员本就是政治机关的任务,搞担架这一类政治部门协助后勤部门的任务也由宣传队承担。宣传队虽然不直接参加打仗,但男兵手里也有几支枪,那是防止万一掉队的时候用来自卫。
“那几支枪在大个手里。我当时是中个。队里还有年纪更小的。”
部队住下以后,宣传队就开展宣传工作,刷标语,排演节目,宣传我党“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的抗战主张,争取抗日力量,鼓舞士气。“那时排演的节目简单,3 天就排出一台戏。”
父亲参演过一出《流寇队长》的话剧,内容是讲争取土匪抗日的,在剧中父亲男扮女装出演流寇队长的女人。父亲还会唱当时的歌:“第八路军在前线,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坚持持久战。”
父亲还讲了这样一个在宣传队经历的故事。1939 年,宣传队跟着支队在陇海路南萧县、宿县、永城、夏邑地区开展抗日工作。在河南夏邑县陈家岗,打下个土炮楼。土炮楼打下以后,把当家的地主老财抓了,没收了他的家财。
他的家财中男人女人的衣服不少,宣传队长可高兴了:“这些衣服都要,都有用,拿回去当宣传队的演出服。”宣传队用驮道具的骡子将缴获的衣服驮了回去。当时抓地主老财是为了罚他钱,充实部队费用。“拿钱来就让你回家”,部队让老财拿钱来赎。老财说:“我家的财产都让你们没收了,我哪还有钱,我也不是骗你们。打日本我不是不愿意打,我那个(地主)家就那样。我也恨日本人。我也想通了,我就跟着你们干了。”
部队同意了,那就一起走吧,就把他带出来了。他跟着部队走、走、走,慢慢地吃过苦了,能跟上队了,部队也就把他留下了,安排在后勤部当文书、会计。就这样,他就跟着八路军干了。但因为他是地主出身,很长时间不能入党。后勤部领导考虑,他跟着我们干这么久,家都舍了,不让他入党不合适,后来经特别考虑同意他入党,但旅里不敢批,后来报到师里,是师政治部直接批准的,当时吴法宪任师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此人当了一二七师后勤部副部长,他就是前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陈鉴三。
父亲说,战争年代像这样参军的情况并不鲜见。
辽沈战役时任六纵十六师四十六团政委的张天涛,四川人,家里是大地主,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镇压了他父亲。当时他年纪小,红军不忍心杀他,他就跟着红军走了,就这样参加了红军。在辽沈战役围歼廖耀湘兵团战斗中,六纵先头部队四十六团在通过北宁线姚家窝棚时,与廖耀湘兵团前卫新三军十四师遭遇。四十六团攻克姚家窝棚,堵住了敌人退回沈阳的退路。敌人为打开东逃退路,猛攻姚家窝棚,四十六团坚守阵地,一步不退,付出了血的代价。红一连、红二连打得仅剩 10 余人。张天涛时任四十六团政委,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参谋长程远茂及 2 个营长在战斗中也牺牲了。张天涛妻子蔡君,江苏盐城人,参加新四军后和我母亲王健一起在第一二七师宣传队。
支队宣传队有 6 个女同志,都是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一带的。苏鲁豫支队到达湖西后,地方党就有意识地动员当地女知识青年参军。父亲说:“就像建国初期王震动员大批女青年进疆一样。”
“是史伟的叔叔史孝昭把她们史家三姐妹和范家姑侄俩带出来的。史孝昭是个老党员。后来史孝昭回去了,苏鲁皖地区党委把他调回去做敌军工作。”
史家三姐妹和范家两姑侄也是亲戚,范子侠的母亲是史老楼的,和史家三姐妹的父亲是一个爷爷的。
当时部队里的老红军都已 30 岁左右,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另外,抗战开始后一大批知识分子到部队,也有这个条件给他们这一批人解决个人问题。宣传队的 6 个女同志后来都嫁给了旅团首长。安敏嫁给了旅长彭明治,史云秀嫁给了旅政委朱涤新,范动华嫁给副旅长田维扬,范子侠嫁给旅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史伟嫁给十九团团长胡炳云,史君侠嫁给支队卫生队长廖忠诚
当时部队有个规定:结婚要达到 “285 团”条件,即达到 28 岁、5年军龄、团级干部。当时只有部队的领导符合这个条件。
父亲说:“宣传队那几个砀山的女同志我后来都见过。范子侠、史君侠就在广州,其他几个有的来广州见到过,有的我去北京到家里去看过
8 月,父亲被批准成为正式党员。“当时我们是在萧县祖老楼接到的批准。”
当时,在苏鲁豫边区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冤假错案——“湖西肃托”事件。
1939 年 8 月,苏鲁豫区党委下属的湖边地委干校青训班毕业分配的时候,学员中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混入党内的暗害分子、湖边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便诬指干校有“托派”活动,于是开始进行所谓“肃托”。王须仁与苏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兼四大队政委王凤鸣(后投敌叛变)和苏鲁豫区党委书记白子明勾结,把“肃托”从湖边地委干校扩大到整个湖西地区。他们乱捕滥杀,刑讯逼供,假冒中央名义,擅自将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军事部长、社会部长等各级党政军干部约 300 人杀害,将区以上干部五六百人逮捕、刑讯,在湖西地区造成严重恐怖局面,使湖西地区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
父亲后来在十九团宣教股任股长时,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弟弟张秀珂在七旅宣传科任科长,笔名萧仁。在“湖西肃托”事件中,张秀珂也被铐了起来。
父亲说:“张秀珂这个人,很闷,不爱说话,书呆子。手被铐住后,他把铐着手铐的手举起来,对着太阳,看了又看。
“后来罗荣桓到我们那开会,解决‘湖西肃托’事件,我还坐在地上开会。”
当时苏鲁豫支队政委是吴法宪。
“‘湖西肃托’吴有责任。他是政委,王凤鸣是政治部主任,王来向他汇报,他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现在想想,那时不容易啊!那时的人独当一面,做个决定、处理个问题,真不简单。”
“湖西肃托”事件后,苏鲁豫支队政委吴法宪降为支队政治部主任,朱涤新接任苏鲁豫支队政委。
说起张秀珂,父亲又想到一个人:“一二七师还有个宣传科长梁煦,那也是个‘书呆子’。他是山西人。日本人占领了他们县城,到处烧杀,这个‘秀才’一看,这样怎么活下去呀?就写了个条子给他孩子:大家各奔前程,你们愿意到哪儿去到哪儿去,我走了。他就找到八路军那去了,他是去参军的,但他不跟家里说。以后跟他儿子联系上,我们才知道他是这样出来参军的。”“他的文笔很好,起草文件都是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到打仗了,要搞动员提纲,交给他,他拿着。行军时,你走你的路,他看着他的文章,到驻地了,他的稿也基本上出来了,一边走路一边搞,他就有这个本事。”
父亲说:“这种搞法我们也可以,小文章我们也经常是这么搞的。”
“梁煦去世很意外,很可惜。一次接触狗肉,切了手了,狗有狂犬病,后来他狂犬病发去世。”
2008 年 2 月 20 日,父亲给梁煦后人写了回信,这封信后来作为怀念文章收录于《春泥集——梁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
1940 年,全面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又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他们不断制造摩擦和武装冲突,欲消灭八路军、新四军。顾祝同、韩德勤、李品仙等,围困进攻新四军,企图隔断八路军、新四军的联系,陷新四军于绝境。在此情况下,3 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八路军救援新四军的任务,命令八路军第二纵队和苏鲁豫支队转移华中。5 月,苏鲁豫支队奉命南下东进,当时的口号是:救援新四军,配合友军抗日。
父亲此时担任了支队宣传队分队长。由于工作出色,发挥带头作用好,1940 年 10 月,父亲被评为支队政治部支部宣传队模范党员。
在部队南下途中,一天,过了铁路,住在一个村子里,是河南永城的地界。父亲二嫂的娘家在永城县何小楼村。父亲根据方位判断,何小楼应该距离这里不远。父亲问住户那家老乡:“永城离萧县很近,你知道吗?”“知道知道!”老乡说。“这附近有个何小楼村,你知道吗?”老乡用手一指不远处:“就在这。”
父亲 1939 年 4 月离家参加主力部队后,虽然都在苏鲁豫皖边区活动,但一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家里人的音信,他思念母亲,思念家人,希望得到家里人的音信。一听那老乡这样说,赶紧就去了。到了二嫂娘家,让他喜出望外的是,日思夜想的母亲正在屋里和二嫂娘家人说话。父亲意外、惊喜、兴奋,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父亲在家是小儿子,得到母亲更多的疼爱,参军后一直很挂念母亲,奶奶也很想念父亲。
微信图片_20220121130733.jpg


奶奶单陈氏



父亲参军一年后和母亲的第一次见面竟是这样的巧遇,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老天的安排。看来,老天还是会眷顾好人和善良人的。直到现在,父亲说起这事时依然感叹:“太巧了!”
从父亲这次与奶奶的巧遇经历及他的一些讲述,我感觉,父亲一生的运气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老天还是眷顾父亲的,也总有一些好人在眷顾父亲。当然,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一个善良人。回想起来,父亲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好运气就是参军进入到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





【资料来源与注释】 







①李乐圣(1923.10—1989.11),山东单县人。1938 年 10 月入伍,1939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宣传队分队长,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青年干事、指导员,东北野战军六纵十六师四十六团副教导员,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七九团教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三七九团组织股长,一二七师组织科长,三七九团政委,海南军区干部科长,军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一二八师炮团团长,守备二十一师参谋长,榆林要塞参谋长,广东省交通厅厅长,广东省对外经济联络局局长。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②宣传队王为光等九人是谢文斌的回忆,父亲加以确认的。谢文斌(1925—2017),安徽砀山人。1939 年 4 月入伍,曾任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宣传队、新四军三师七旅宣传队。


③彭明治(1905—1993),湖南常宁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军士教导队毕业。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七旅旅长,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波兰大使、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5 年 9 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④朱涤新(1910—2002),湖北阳新人。1929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 年3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 5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辽军区副政治委员,嫩江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武汉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驻三机部监察组组长等职。


⑤田维扬(1906—1977),湖北枣阳人。1927 年参加鄂北起义,1929 年参加大冶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四十一军军长,解放军工兵司令部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⑥郭成柱(1912—1972),福建龙岩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四十二军政治委员。回国后任解放军四十二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⑦胡炳云(1911—1996),四川南充人。1932 年在四川巴州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和嘉陵江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营长,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二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回国后,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⑧廖忠诚(1915—2011),安徽金寨人。1930 年 1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历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班长,红二十五军团卫生所医生,第三野战军第一野战医院院长,苏北军区卫生部长,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防疫处长,广州空军中心医院院长,广州空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副军职待遇)等职。1955 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 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⑨梁煦(1908—1969.5),山西平遥人。中学毕业后任教小学。参加牺盟会。1937 年秋参加八路军,1938 年 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十二连文化教员,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政治部教育干事,新四军三师七旅政治部教育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四十三军宣传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战士报社副社长、中共华南分局学校教育处长、广州市教育局长、广州市委文教部副部长等职。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