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红军

来源:编辑:顾 平  作者:陈君 陈青 陈燕  日期:2021-7-17 9:27:03  点击量:[]

我的母亲是红军

陈君 陈青 陈燕

微信图片_20210717092525.jpg

我母亲叫张静,原名侯文秀(参加红军后自己改名张静)。1921年5月出生于四川松林山回龙场的一个小山村。1934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四方面军,分配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当护士。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春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三次往返草地。1937年底奉调新四军二支队十八团任干事,后任新四军二师五支队政工队党支部书记。1946年任新四军二师六旅机关党支部书记,新四军淮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指导员,江淮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并先后调任华中十纵、华野十二纵、华野二十三军机关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我母亲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她忠于党、忠于人民,敢说敢当,勇于伸张正义。1950年底随我父亲调入南京军事学院,任军事学院妇训大队指导员。1961年调入济南军区司令部管理局正师职协理员,被授予上校军衔。1982年11月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月6日在济南病逝。

我母亲于1921年5月出生在四川川北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全村只有20多户人家。我母亲家共有八口人,祖祖辈辈住在那三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冬天挡不住风雪,夏天遮不住阴雨,全家只靠山坡上一亩多薄地种点粮食来维持生活,还经常受到当地的地主老财和土豪抢夺剥削,吃不饱穿不暖,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我母亲常年穿着破烂的衣裳,光着脚丫,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未吃过一顿饱饭,只是给有钱人家放牛、放羊、打柴割草、做小活计。我母亲和全家人经常聚在一起泪流满面、唉声叹气,“这苦日子什么时间才能熬出头啊”。从那时起,在我母亲的幼小心灵里深深埋下了“一定要找红军帮助穷苦人打天下”的种子。

1933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驻扎在离我母亲那个村30余里的老观场,红军战士们在那里宣传革命道理,带领穷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将地主有钱人的粮食和衣物分给广大贫民百姓,建立起了乡苏维埃政府,老观场方圆数十里闹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我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又蹦又跳。那天,天还没亮,我母亲悄悄地起床就往老观场哪里跑,想去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母亲赶到老观场时,太阳已经好高了,只见人山人海中有许多人头带着灰色八角帽,正中有颗鲜红鲜红的五星,手臂上还系着个红布条。我母亲看到这个场面,心里在想:“红军,这个名字真好听,还那么美,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墙上写着斗大的字;还有几个女红军在教妇女儿童唱“打倒土豪,分田地”的歌;不远处有一位红军在高岗子上大声地讲着话...。这时,有个姑娘拉着我母亲的手说:“那边还有斗争地主,戴着高帽子游街的哩”。我母亲兴奋极了,与一大群人跟在那些红军后面,这边看那边瞧,当看到红军战士把地主老财的粮食、衣裳全部分给了当地贫苦人,老人孩子高兴的场面时,这下我母亲彻底明白了,红军是真正为穷苦人做事的,跟着他们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好日子过,再也不怕地主欺压了。我母亲主意已定:跟着他们走,当红军去!马上找到了参加红军的报名处,请人写上了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第二天拂晓,红军开跋了,我母亲没有来得及向爷爷和母亲告别,就离开了养育她12年的家乡,加入红军的队伍。

1934年春天,我母亲由红四方面军的连队分配到金川省委所属的工农医院当看护员,医院设在齐长坝,全院约四、五十人,除了领导和几个医生是男同志外,大多是十五、六岁左右的小女红军当看护员,我母亲是比较小的一个,去医院报到那天,王潮禄院长对她说:“小鬼,我们这里工作很艰苦,你的岁数又那么小,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哟”。我母亲笑着直点头。那个时候的红军医院条件非常差,既没有病房,也没有任何医疗设备,更没有药品,所有的伤病员全部安排在当地老百姓家里。红军看护员们每天去给伤病员换药,有的伤员住的很远,要到几十里外,甚至需要翻山越岭,一天才能赶回来,非常疲劳,我母亲从不叫苦喊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层层封锁,缺少药品,更谈不上抗菌素消炎药了,有时只能用盐水或草药清洗伤口。伤病员多,医护人员少,乡亲们自愿帮助红军医院烧水做饭、缝补被服、编织草鞋、拆洗绷带。由于生活太差,伤病员们营养状况不好,身体虚弱,有的伤员伤口化脓感染,不能愈合。老乡们都把平时积攒下来的一点点腊肉和鸡蛋送给伤病员们吃。

有一天,领导分配我母亲和几个医生、看护员一道上山采集草药。当领队的赵医生出现在我母亲面前时,两个人都十分惊喜,赵医生是老观场街上的一位“中医郎中”,在家时和我母亲熟悉。我母亲问道:“赵医生,你也参加红军了”?“是的”。这时,赵医生急忙把我母亲拉倒一边说,文秀啊,你母亲说你才12岁哩,特别担心你。你走后第二天,你爷爷、你母亲一家人都到老观场来找你,你母亲在我那里硬是哭了一天哪!... ...。我母亲含着眼泪恳求赵医生不要说出她的年龄,是怕红军不收留她。我母亲还跟赵医生说,革命一定会成功的,等到胜利时,我一定会回去看我爷爷和我母亲的... ...。革命胜利后,我母亲总是因为工作忙,“脱不了身”,“等等看吧”等种种原因,再也没有回到她的故乡,成为我母亲一生的遗憾。

1935年秋天,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为了与中央红军会合,为了避开强大敌军的“围剿”,保存革命的力量,红军工农医院按照上级的指示,要跟随大部队转移;重伤员就地安置在老百姓家里,轻伤员跟随部队行动。医院每个女同志发了一杆“小马枪”、二枚手榴弹,二条米袋子和一顶斗笠。经过几天休整后,部队分别从卓克基、毛儿盍等地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后来我母亲才知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工农红军要摆脱掉数百万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必经之路只能是爬雪山、过草地。经过20多天的行军以后,展现在红军将士们眼前的便是无边无垠渺无人烟的水草丛、沼泽地、水坑、污泥塘,连野兽飞鸟都不进来的茫茫野草地,哪里还有路啊!走进大草地,真是令人触目惊心,茫茫无际的草地,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出腐臭气味,上空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根本辨不清东南西北。草地的天气千变万化,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鹅毛大雪、时而拳头大的冰雹,尤其是到了夜晚天气特别冷,地面又潮湿难以生火取暖,战士们就几个人或背靠背或挤在一起睡一会儿。我母亲说:长征是难忘的,长征中战友之间结下的生死感情更是难忘的,特别是到了夜晚,看着天上的星星,很思念家乡与亲人,还偷着哭了好几回,当想到红军战士再苦再累是为穷苦人打天下,当看到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置自己的生死不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感人场面时,什么都不怕了,咬着牙继续向前进。我母亲只有1米5几的个子,身材瘦小、身体虚弱,草鞋穿烂了,脚上磨起了一串串大血疱,就光着脚走。战士们粮食吃光了,只好吃野菜、树皮、草根和皮带;有的战士误食了有毒的野菜,全身出现浮肿,感到肚胀,又拉不出尿不出,走着走着一下子坐在路上,就再也没能爬起来,被夺走了年轻的生命;还有的战士陷入泥坑再也没有上来,走不远就能看到倒在一边牺牲的战友。我母亲说,他们是踏着这些烈士们的血迹向前进的,有的同志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在这无边无际的水草地上,甘当了一块革命的铺路石,他们留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忠魂。

抢救和护理伤病员是我们最艰巨的任务,宿营时要换药治疗、行军时要搀扶及轮流背伤病员、抬担架。走进草地不久,所带的药品已全部用完,许多伤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口开始恶化,没有走出草地就牺牲了。我母亲说,部队首长非常关心我们这些小女红军,经常来医院和我们谈话,讲一些革命道理,告诉我们前线的胜利消息,让我们再苦再累再险也要坚持到最后,坚持到革命胜利,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北上抗日,革命理想铸就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在过草地的最后、最困难的时候,这些年小瘦弱的女红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体力不支及生理上变化,他们手拉着手,相互搀扶着,还有些有病的女红军是拉着马尾巴走出的草地。

红军走出草地不久,巍巍雪山又挡住了他们前进的去路,我母亲讲,当时每个人只有一身单军装(短裤、绑腿),自己准备了一根棍子,这就是当时红军爬雪山的装备。雪山,山连着山,山高望不到顶,连绵不断看不到边,险峻陡峭没有路。但是大家都知道,翻过大雪山就是胜利,就到达陕北了,就能与中央红军会师了。我母亲回忆着说,他们的士气都很高涨,大家互相鼓励着,照顾着伤员,一步一喘的往上爬,到了雪山顶峰空气稀薄,异常寒冷,天气变化无常,稍一停下,就会冻伤、冻僵。沿途,在雪山的大风口,峭壁悬崖,夺走了不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红军战士就是靠着信仰的力量,以惊人的毅力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微信图片_20210717092536.jpg

新中国成立后,我母亲积极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对自身和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要求都很严格,从不向组织提要求搞特殊照顾。我父亲陈庆先也是一位老红军,开国中将。1964年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当时年仅56岁,那年秋天查出患食道癌,在北京301医院做了开胸手术,创伤面很大,去掉两根肋骨,药物反应非常厉害,身体极度虚弱,1米8几的个头很快就瘦到了不足110斤的体重,家中还有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弟弟。组织发现我父亲的病很重,在医院也不能自理,家庭也有许多困难,只靠我母亲一个人来照顾负担太重,就同我母亲商量,想派几个工作人员到医院和家里帮助照看一下。我母亲一听就急了,斩钉截铁的说:这可不行,困难再大我们也能克服,困难再多也不能搞特殊,对组织的好意坚决拒绝了。平时,我母亲生活简朴,勤奋工作,认真办事,清白做人,任劳任怨。我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比起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已经很知足了”。她还经常到济南军区军医学校给年轻的学员们讲革命传统,讲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学员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军队建设,报效祖国

微信图片_20210717092544.jpg



电子邮箱:781632945@qq.com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www.gzn4a.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13740号-1 推荐使用 SogouExplorer(搜狗)浏览器 高速模式 1024*768 以上分辨率进行查看